第260章 钓鱼计划(1/2)
这才是云辉商业上的套路,从来不在乎自己公司发展的怎么样,一家公司想要发展壮大需要的东西太多了,完全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
那么云辉就停下自己发展的脚步,给别人追赶的机会,追赶上之后就再以技术入股这家企业。
能在技术落后的情况下还能超越云辉的公司,这代表这家公司有不俗的研发能力,以及完整的产业链,完备的管理系统,销售网络,总是一切都是完备的,直接接受这样一家公司,比自己慢慢发展要快的多。
还避免了快速发展留下隐患,还能在原地发展种储备大量人才。
这就是云辉商业发展的思路,在这种发展思路下要商业情报有什么用,云辉完全是等着竞争对手去超越,要商业情报有什么用。
于是楚才就被安排去分析技术情报,最初楚才认为这完全是开玩笑,技术完全领先决定了云辉的发展模式,那么要对手落后的技术情报有什么意义,借鉴一下吗?
基地中无数先进技术,其他项目的科学家都没时间去借鉴一下,怎么会理会那些落后的技术。
那么技术情报有什么用,不会是自己整个团队都被抛弃掉了吧?
可是很快楚才发现他们错了,基地需要他们,无比需要他们,甚至很快他们发现他们引以为傲的大脑不够用了。
云辉给他们最初的任务就是分析基地中的科学家以及管理人员哪些可能是来窃取他们技术的间谍。
面对数万科学家上万的管理人员,而且其中有太多是其他国家的人,这完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楚才第一时间就怂了,但是云辉只是说道:“我说的是可能,可能是间谍的人找出来,甚至只有百分之50的可能就好。”
整个情报分析小组被云辉的话吓了一跳,云辉的意思是宁可杀错不放过吗?这样虽然冷血,但对于一个枭雄来说是最正确的做法。
可是这都是科学家,以及经营管理人员,每一个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宝,云辉怎么会那么残忍。
而且云辉说这句话的时候表情轻松,甚至带着笑意,完全不在意,楚才吓了一跳,他们跟随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云辉给他们的工作很轻松,分析十万人的资料,寻找间谍人员,而且云辉不需要确定,只需要怀疑就够了,工作虽然很庞大,但是其实并不难,毕竟百分之50的几率,说实话,把谁划入最终名单中都不算错。
但是楚才不可能那么草率,他带领团队,日夜分析每个人的资料,尽量找出可疑的地方,务必让分析保证准确。
将百分之百确定的间谍人员归位一组,百分之90确定的人归为一组,至于剩下的只是怀疑的,楚才完全没有上报。
要分析如此多的资料,还要尽量保证准确,这其中的工作量是云辉交代任务的无数倍,但是他不得不这样做,他无法容忍任何一名科学家因为他们的疏漏而蒙冤。
但是仅仅这一份名单就足有500多人,而且大都是世界上有名的科学家,楚才身心疲惫,走到云辉办公室。
云辉看到名单只是有些失望的道:“人太少了,我不是谁只要百分之50确认就好了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