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有趣的知识点(2/2)
赵云涛便拿出家里的餐盒给许伯安盛的满满当当地,而后装在一个袋子里便和许伯安带来的那些衣服一起放在桌上,好方便许伯安一会拿,想着时间还不算太晚,两人还能絮叨会。
谁知他刚放下,许伯安便将这两个袋子提到自己的手中,说道:“饭也吃好了,那我就先走了啊!”
许伯安打包这甲鱼汤其实是因为想到将这美味分享给盆景世界的小人们吃,怕一会回去凉了,所以才和赵云涛那么说的。
而赵云涛看见许伯安刚吃完饭就要拍屁股走人,赵云涛客气的挽留道:“哥,你这刚吃完就要走啊,是不是有点太着急了,不如在我这坐一会儿喝喝茶咱们消消食”
许伯安笑呵呵的说道:“饭后百步走,赛如活神仙,从你家到我家这段路,我走着正好消一下食儿,那消食儿效果可比坐在这强多了。”
赵云涛见许伯安这么说,也就没再挽留。
毕竟都是成年人了,谁还没点儿私密的事儿啊,许伯安都这么说了,赵云涛自然也不会多问。
万一人家是因为刚吃过甲鱼汤这种大补之物,准备下一步去找地方排解一下呢这样的事儿问出来岂不是尴尬。
有些事儿哪怕是心知肚明,都不能挑破,更别说是不知道的事儿了。
赵云涛当即起身说道:“行吧哥,那就不留你了。”
许伯安笑着向外走去,路过赵云涛家里布设的陈列柜,忽然就被上面的一个瓷盘吸引了注意力。
这个瓷盘是一个青瓷的样子,大约巴掌大小,盘口圆润微敞,线条柔和流畅。
盘身青色的繁复纹,主体图案好似是一朵,瓣丰腴、色泽清雅。
盘沿处环绕着回纹,看上去甚是精致。
只不过许伯安的注意力凝聚在那个盘底的简约标识上,只是看了一眼,许伯安一下子就愣住了。
因为上面的标注写的赫然是,大明康熙年制!
看到这几个字,许伯安顿时一愣,这玩意儿什么东东!
大明!
康熙!
这两个词语许伯安都熟悉的很,但是凑在一起,怎么就觉得这么别扭呢。
众所周知,明朝的皇帝有不少,但也绝对没有叫康熙的啊。
康熙大帝,那是清朝的知名度最高的皇帝,更是华夏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啊。
这个知识点只要是经历过九年义务教育且不是漏网之鱼,都应该知道的啊。
赵云涛一个搞拍卖行的商人,这么明显的错误他不会不知道吧,这妥妥的赝品啊,他不会搁在这里玩个性呢吧
看到许伯安站在这里呆了一下没动,赵云涛顺着许伯安的视线望了过去,顿时笑了。
“怎么许哥,看上这个盘子了要不然送你!”赵云涛笑眯眯的说道。
许伯安摇了摇头,道:“不是,只不过,这上面的出场标识,你没觉得有点儿不对劲儿嘛。”
赵云涛笑道:“什么你是说大明康熙年这个事儿啊。”
许伯安点头道:“对啊,大明是明朝这没错儿吧,康熙是清代的皇帝,这也没错儿吧。这俩词儿整一块儿,咋滴,这是穿越了啊。”
赵云涛笑着解释道:“不是,许哥你搞错了,这玩意儿不是假货,是正儿八经的康熙年制成的官窑瓷器。”
“啊!”许伯安惊诧的发声一下,等着赵云涛的解释。
赵云涛笑着解释道:“我一开始也以为这玩意儿是假的呢,后来听人说起来,才知道了这里面的道道。”
很快,赵云涛便把这件瓷器背后的一系列小故事简单介绍了一下。
原来,这个瓷盘还真是货真价实的官窑正品,也不是错版产物,而是实实在在的人家故意这么书写的。
因为这是清廷的要求,因为他们觉得瓷器这玩意儿非常的容易碎裂,是很不吉利的象征,而且烧窑制作的过程中,失败品更是要大批量的粉碎处理。
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上面都写着大清,岂不是会意味着大清朝要支离破碎了。
所以当时便有了一个怪异的规定,那就是在官窑烧制瓷器时,在瓷器上面标识大明朝的抬头,这样的话,瓷器碎了也只能是代表着明朝支离破碎,说白了也就是讨个吉利!
听到赵云涛的解释,许伯安恍然大悟,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说道:“知识点又增加了!真是受教了,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故事。这顿饭的含金量还在持续上升啊。”
赵云涛笑呵呵的谦虚说道:“我也是听人说的而已,到底当时是什么情况,咱们也没法儿求证啊。我还听说过很多种说法呢,只不过觉得这个说法最靠谱而已。”
许伯安点点头,道:“我也觉得这个说法蛮有道理的,行吧,你忙你的,留步吧。”
赵云涛当然不会就此留步,很客气的把许伯安送到了门外,眼看许伯安走出去一段距离,这才关门。
许伯安拿着那些甲鱼汤回到住处后,趁着汤还有些温度,也没耽搁,当即将注意力关注在盆景之中,想着给小家伙们分一下这些上好的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