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逃难而来(2/2)
大米是维持能量的必需品,而药则是苏瑶自已研制出来的,辅佐了少量的灵泉,能够预防瘟疫。
她心中有底,联想起之前在州府中听到的消息,特地备好了药,其中加了自已培育的中药材。
能够更大程度地预防疾病。
苏瑶早在之前就吩咐下去,每个人领一碗米粥,再加上一碗药。
中州的天气冷了下来,夜晚集市没刚来几天灯火通明,冷清不少。
捧着土瓷碗的赵廷随地蹲坐着,小心翼翼护着碗中稠密的米粥。
小乖露出骨碌碌的大眼睛,瘦得可怜,小手扯着他的衣角,十分乖巧。
哪怕再饿她也只是乖巧地等待着。
赵廷摸了摸小乖的脑袋,温柔地把吹凉的米粥递了过去。
“吃吧,多吃点。”
他放不下小乖,排队的时候生怕其余人把小乖拐走了。
哪怕这群一起逃难的人是洛南城一同出来的。
人心难测。
小乖抿了一小口,把剩下的碗推给赵廷,“哥哥,你多吃点,吃饱了才有力气。”
赵廷摇摇头,咳嗽好几声,他的病情还没好。
“你先吃,吃完了,哥哥再去排队讨粥。”
等赵廷说完这句话,成老不知从何时站在身旁,手上端着两碗粥,递给他。
“赵小子,救济的人说粥管饱,一会儿还会给我们一人发放一碗药,说是预防瘟疫的。”
“怕什么,你多吃几碗也没事,大家伙都是从洛南城逃出来,乡里乡亲的,哪会拐了小乖这丫头。”
成老笑着说:“听说是乡君发了善心,中州知府不允许放我们这群灾民进去,提前预警过了。我们这是撞了大运,遇上了好心的乡君分发米粥,还是这般稠密的粥,这粥里的米可是上好的精米呢!”
赵廷抿了一小口粥,感受到胃囊中划过的暖流,才好受了些。
他好奇,“是哪家的乡君?”
“听说是天子亲自册封的乡君,和七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呢!说不定啊,这乡君是七爷失踪后专门在此处等候我们,为了彻底安置我们留下的手段。”
成老乐呵呵道,十分乐观,言语之间对慕子期十分推崇。
洛南城的人谁不知道。
宸王就是从天而降的英雄!
十六岁时亲自披甲上战场,把荆国的敌将杀得个人仰马翻,闯出了赫赫威名,被荆国誉为煞神。
此后,只要宸王在洛南城镇守,荆国的人就不敢放肆进攻。
哪知道一场瘟疫,一次敌军的突袭,宸王在战场彻底失去了下落。
他们这些人就像随风飘零的落叶,四处分散。
直到抵达中州,在城门外被苏乡君施粥善待,才感受到一丝远离家乡后的温暖。
“苏乡君是难得一见的好人。”赵廷触碰掌中碗的温度,滚烫无比,连缓慢的心脏都逐渐回温,逐渐上升。
他感激,有这一碗粥,自已和小乖才能继续活下去。
成老没再多聊几句,他咕噜咕噜喝完了一碗粥,拍了拍赵廷的肩膀,激励了几句,跑到人群中继续排队。
“年轻人,别想太多,到了我这个年纪,才会发现,原来活下来是最重要的事。”
成老的背影拉得很长,混合在人群中,再也不见。
赵廷垂了垂眸。
他怎会不知活下来是最重要的,但他身边有小乖,不能只靠这一次施舍存活。
他得找个稳定的事情做……
哪怕给人当牛做马,给人做狗,总归是要活下去。
*
粥棚是岳老板在负责。
这次施粥,江知府没来,他在房间中守着钱鄂、柳秀烟两人。
两人经过了苏瑶的治疗,仍在昏迷之中。
药棚是苏瑶在负责,慕灵秀打下手,站在一旁递碗。
几个小太监围在身边,警戒地看着四周,十分惧怕这些难民一涌而上,把苏乡君和公主抓走了。
苏瑶面前排了十几人的长队。
他们听说这边可以治病,吆三喝四,成群结伴地赶过来,其中不乏生病高烧的小孩。
抱着幼童的妇人急得不行,就差哭起来。
苏瑶舀了一碗药汤,再加上之前在清平县研制的小药丸。
两管齐下,立竿见影。
妇人抱着孩童,跪在苏瑶面前,不断磕头,“多谢乡君救命之恩,多谢!”
她说话带着口音,足以让顺公公抬起眼皮。
他悄然上前,小声道:“苏乡君,这人不是附近州府的难民,倒像是淮州人士。”
淮州人口音偏重,顺公公有幸听过一次淮州人的口音,与眼前的妇人极其相似。
“这群人应该是自从淮州逃难而来。”
说到这里,顺公公心中稀奇,淮州不是有宸王坐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