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军编制 1933年7月(2/2)
陆军第四十四师
师长:颜耀寰(少将加中将衔);副师长:傅冠捷(少将);参谋长:方步青(少将);党代表:孙竹铭(上校)
政训科长:苏峻峰(上校)
作战科长:赵荣发(上校)
情报科长:孝宗骅(上校)
军需科长:黎定略(上校)
特务团长:唐川(上校)
炮兵团长:苏铁名(上校)
第一三〇旅旅长:王焕炎(少将)
第一三一旅旅长:关山(少将)
第一三二旅旅长:李振汉(少将)
警备司令部
一九三三年六月,《塘沽协定》签署以后,蒋介石为抑制安家军发展壮大,将安家军精锐部队独立师、第十七师、四十师组建成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驻守华北保定、衡水、沧州一线,对北方各路武装进行监督牵制。
为避免内战,完成十二万大裁军的安家军迅速改组川南警备部队,将原来的五个师八万余官兵,缩减为七个旅三万八千余人。
司令:杨斌(中将,33岁,浙江湖州,保定八期)
副司令:邓斌(中将,28岁,四川,四十四军副军长调任)
参谋长:赵东全(少将,29岁,豫西宝灵,保定八期骑科,中原大战归附)
政治部主任兼政训处长:巫宪伟(上校,27岁)
作战处长:秦稚荣(少将,32岁,湖南长沙,湖南讲武堂步科)
通信处长:陆涛峰(上校,27岁,江西抚州,黄埔四期通讯科)
情报处长:罗毅(上校,31岁,四川峨眉,士官学校高级班)
军需处长:瞿牧野(上校,30岁,浙江湖州,浙江讲武堂)
特务团长:方志(中校,28岁,安徽六安,士官学校高级班)
教导团长:蒋冽(上校,30岁,浙江湖州,浙江讲武堂炮课)
第一警备旅旅长:陈宗理(上校,29岁,江西高安,士官学校高级班,道门传人),驻地长宁。
第二警备旅旅长:杨烈(少将,30岁,江苏常熟,浙江讲武堂),驻地纳溪。
第三警备旅旅长:杨立邦(少将,31岁,江西修水,士官学校高级班),驻地高县。
第四警备旅旅长:方继德(少将,29岁,湖南岳州,黄埔三期步科,浙江宁海,浙军速成学堂),驻地泸州。
第五警备旅旅长:韩浩(上校,28岁,江西玉山,士官学校二期高级班),驻地叙府。
第六警备旅旅长:毕佑敏(上校,27岁,黄埔三期步科,湖南长沙),驻地叙永。
第七警备旅旅长:罗磊(上校,28岁,黄埔四期骑科,山东济南),驻地合江。
江防司令部
江防司令部原为川南警备部队水警大队。
一九三三年七月,蒋介石对不断壮大的安家军进行压制打击,源自安家军独立师的鄱阳湖水警师面临缴械拆分之际,师长路程光、参谋长穆追忆率领麾下三个旅即二十余艘大小巡逻炮艇、军用运输船冲出湖口逆江而上,在安家军各部接应下顺利抵达叙府。
水警师自此与警备部队水警大队合并,组建江防司令部,担负长江上游流域防务重任。
司令:路程光(少将,32岁,江西广昌人,湖南讲武堂、保定九期骑科)。
副司令兼参谋长:穆追忆(少将,30岁,湖南益阳,湖南讲武堂步科)。
政训处长:李维青(上校,33岁,四川重庆,士官学校高级班)
作战处长:江尚闽(上校,31岁,福建漳州,保定九期炮科)
情报处长:李瑜臻(上校,29岁,湖南岳阳,湖南讲武堂步科)
通讯处长:杜博(中校,26岁,湖南益阳,黄埔五期通信科)
军需处长:黄耀彤(中校,29岁,湖南桂东,黄埔四期政治科)
教导团长:魏明扬(上校,30岁,湖南平江,湖南讲武堂炮课)
特务团长:鲁东升(中校,27岁,江西铜鼓,士官学校高级班)
江防第一旅旅长:颜开泰(上校,32岁,湖北孝感)
江防第二旅旅长:陆林海(上校,29岁,广东连平,潮州分校步科)
江防第三旅旅长(陆战旅):路先敏(上校,28岁,江西广昌,湖南讲武堂)
航空兵司令部
司令:黄秉一(少将,29岁,湖北黄州)
副司令兼参谋长:林飞(少将,28岁,福建闽南)
航空一团团长:彭祖亮(上校,28岁,广西桂林,美国远东民用航空训练学校,湘西航校教官);团副:范子纲(中校,27岁,湖南常德,西南航校第一期)
航空二团团长:张存厚(上校,29岁,湖南平江,湖南讲武堂,西南航校第一期);团副:刘毓熙(上校,28岁,湖南湘阴,湖南讲武堂,西南航校第一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