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雷薄李丰 故意放水(2/2)
刘繇听了许邵的话,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脑海中不断回想着这一路与黄祖的种种交集,以及许邵刚刚说的这番话,反复琢磨其中的利害关系。许久之后,他像是突然明白了什么,眼中闪过一丝恍然,重重地叹了口气道:“原来如此啊!军中大将手握兵权,一举一动都关乎重大。在主公眼中,他们的言行都可能被放大解读。确实不宜与其他势力的诸侯走得太近,稍有不慎,便极有可能引发主公的猜忌,从而给自己招来难以预料的灾祸。”
想通了这一层关键所在,刘繇心中的气恼瞬间消散了大半,他看向远方,眼神中多了几分对局势的洞悉与沉稳,对这复杂微妙的人际利害关系,也有了更为透彻深刻的认识。
彼时,袁术留守在豫章郡的雷薄与李丰二将,正于城中焦急地应对着困局。城外,孙策大军如汹涌潮水般将豫章郡郡城围得水泄不通,攻势猛烈,一日紧似一日。豫章郡郡城横亘于豫章郡的中央位置,宛如一座被孤立的堡垒。城外大片的前方土地,早已落入孙策之手,若不是雷薄与李丰二人率军拼死抵抗,这豫章郡恐怕早就沦为一座几乎被四面合围的孤城,陷入绝境。
正在此时,后方探马快马加鞭赶来,高声禀报:“启禀二位将军,刘繇和黄祖大军已到达柴桑境界,不日便要展开进攻!”雷薄与李丰听闻,相视一眼,紧绷的脸上不约而同地露出如释重负的神情,仿佛压在心头的巨石瞬间落了地。
李丰长舒一口气,脸上浮现出一丝庆幸的笑意,说道:“可算把他们给盼来了!”雷薄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抹亮色,接话道:“是啊,咱们坚守至今,总算是没白费功夫。”要知道,此前杨弘就曾交代过,倘若豫章郡实在守不住,便将这地盘拱手让与刘繇,让刘繇与孙策去争个你死我活,他们便可坐收渔翁之利。如今刘繇大军前来进攻豫章郡后方,这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局面。
这些日子以来,面对孙策的猛烈攻势,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日夜不敢松懈。城中粮草日益减少,士兵们疲惫不堪,但他们始终坚守着。就是盼着能等来转机,而现在,刘繇军的出现,无疑让他们看到了破局的希望。他们相信,随着刘繇军的加入,局势必将发生变化,他们也终于有机会摆脱眼前的困境,从这场艰难的守卫战中寻得一丝喘息之机。
可是刘繇的大军才刚抵达柴桑,前路还隔着诸多县城,距离豫章郡城尚远。反观孙策,在稳固了郡南的地盘后,攻势愈发猛烈,每日都指挥大军对豫章郡城展开一轮又一轮强攻。那震耳欲聋的战鼓声、士兵们的呐喊声,让城内的雷薄和李丰如坐针毡。
雷薄在城墙上望着城外如潮水般涌来的敌军,眉头紧皱,心急如焚地对李丰说道:“这刘繇怎么这么慢!再这么下去,不等他赶到,这城就守不住了!”李丰来回踱步,脸上满是焦虑,附和道:“是啊,得想个办法让他加快速度,不然咱们都得完蛋!”
二人一番商议后,决定以郡城危在旦夕为由,从北面的郡县抽调兵力。他们心里其实还有另一番盘算:既想保存自己手中的实力,又要给刘繇制造紧迫感,同时还得营造出一种腹背受敌、无力抵抗的假象,好为日后将郡城拱手让给刘繇找个说得过去的借口,不然实在没法向袁术交代。
于是,一封封加急军令被送往北面各郡县,命令当地守军火速支援豫章郡城。然而,在抽调兵力时,雷薄和李丰十分谨慎,不敢做得太明显。他们表面上宣称是为了全力守城,可每次抽调的人数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尽量不让人察觉他们保存实力的私心。
在调兵的这段时间里,面对孙策的进攻,雷薄和李丰一边组织城内守军勉强抵抗,一边时刻关注着刘繇大军的动向。每一日,他们都在煎熬中度过,盼着刘繇能加快行军速度,又担心孙策随时攻破城池。城墙上的士兵们疲惫不堪,可雷薄和李丰却丝毫不敢放松,他们深知,一旦计划败露,等待他们的将是袁术的严惩。
黄祖大军一路舟车劳顿,终于抵达柴桑。当战船缓缓靠岸,士兵们踏上柴桑的土地时,他们便感受到了一股肃杀之气。柴桑县守将深知此地战略意义重大,早早便严阵以待,将城防布置得固若金汤。
刘繇望着眼前城门紧闭、戒备森严的柴桑县城,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忧虑。城墙上,守城士兵们手持武器,目光警惕地注视着城外的一举一动,旗帜在风中烈烈作响,彰显着守军严阵以待的决心。这般场景,让刘繇不自觉地侧过头,看向身旁久经沙场的黄祖,语气中带着几分求教之意:“黄将军,这柴桑城防如此严密,依你之见,我们该如何攻城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