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善后(1/2)
且言女娲西巡至北海,见玄龟端坐于澜波之上,斩其头,夺其四足,以补天之四极,正此为天柱,愈加稳固苍穹,天道复合,万象归清。
女娲之举,乃是以道义维持天地之和,周流四海,同时拯救苍生,拂去无尽苦难,众生骏业,乃沐恩德。
然此玄龟之尸体,奈何被弃置于北方之地,任其腐烂,尸骸化为毒源,渐渐散发出恶臭。
风卷毒雾,弥散四周,袭扰大地,畏惧者无数。
从此土壤淤积污浊,水泽不清,众生哀悲,饱含痛苦,皆因此而深陷瘴气之苦。
其时,毒雾四起,朦胧朦胧,乃是阴邪之气,聚集腐败,蔓延至一州之境,田畴杂草萋萋。
早已失其生机,万物哀怨,风声悲切,隐隐传出灵魂之哀鸣,令人心伤。
众圣人见状,皆感不忍,堪忧苍生受此瘴气所害,心念相统一,聚齐灵气,欲借道法遏止邪害。
然此时天命已定,众圣未及阻止,那天地瘴气已然全部扩散开来。
众圣只得无奈暂时放弃,先处理眼前之事,毕竟洪荒还有众多事情需要善后。
且说此番补天,女娲亲手采集五彩石三百六十六块,合而为一,惩治天倾之难。
然而此时,女娲手中尚余最后两颗。
其中一颗完好无缺,光华四射,另一颗则本源尽失,化为废石,失去往日之辉煌。
女娲静观手中之石,思忖良久,手腕一抖,轻轻掷于洪荒之上。
石落之时,隐隐生出缕缕灵光,瞬间映照大地,化作瑞气,福泽四方。
宛如天降祥禽,四海安宁,众生皆得安身之道。
而那废石则咳然坠落,似凡尘尘埃,虽无德行。
却亦蕴含着昔日之本源,只是潜藏于其中,无人知晓。
恰在此时,准提见之,目光微微闪烁,似有所思,心中暗忖,难以捉摸。
彼时的天地间,罡风徐来,灵气汇聚,仿佛潮汐之动,灵物间偶现微妙契机。
准提见之,料想女娲之功,察觉此石之异凡,定有其用,暗思。
“此石得补天功德,若能寻到,好生调教一番。”
“那时说不得我西方也有一位护法!”
遂暗运法门,聚集内外之气,将二石所在位置,记住。
欲将此瑞气归于己身,或能得其真理。
便是废石,也不乏机缘,若能悟其道理,兴许会有无上造化,化腐朽为神奇,成就道途。
女娲掷石而去,潇洒从容,无心之举,却成大隐,令天地生变,万象踊跃。
天道感于众圣之辛劳,补天之功。
须臾之间,云动风起,霞光万丈,瑞霭盈空。
四方灵气汇聚,恍若气运祥云飘荡,殊途同归。
恰似天之玄道,降下大功德于洪荒之地。
女娲,秉持道义,勤勉尽责,倾力最多,故得七成之功德。
此乃是天道所赐,以表其功劳深厚,庇护众生安宁之正道。
其功德如晨曦之光,辉映四方,普遍滋润万物,似春风化雨,充实天地间之灵气,生生不息,气象万千。
是时,老子、元始、通天、准提、接引众圣共得二成。
见此赐福,皆心生欢喜,聚集一处,面面相觑,喜悦之色盈盈而现。
老子微微一笑,如坐春风,心中明了玄理,曰。
“天道无言,然其显赫功德,已然无所不在,此乃修行者之大幸。”
元始手中摩挲三宝玉如意,心中感激道。
“天道厚德载物,今日之恩,仿佛众生之福音,助我等继续修道,以广福泽。”
而通天则环顾四方,神色认真,想道。
“吾等皆得此道,修行不辍,定当鞠躬尽瘁,一同承载此功德之一片光明。”
准提与接引则相视而笑,四目相交,皆觉其心意相通,流露出欣喜之情。
女娲收得天道降下之功德,心潮涌动,内外气息交融。
感受到一股亘古未有之灵气纵横而至,宛如潮水涨起,顿觉道行竟有提升。
游走之间,气机流畅,灵光闪烁,恍若自天而降之神雷,照亮心间,真理之光明点点。
女娲闭目静思,凭此功德,周身元气渐渐凝聚,犹如河流成海,力量愈显磅礴。
此感悟非同小可,她心中明了。
成圣之后逾万载,修为如同青云难进,今朝有此机缘。
功德气运势汹涌,实乃是福泽之际,方可助长道行,超脱凡境。
心中欢愉无比,女娲忍不住轻笑,眉间飞扬,暗自想道。
“皆因功德与气运相济,方成大器,今我受此恩泽,岂不令我倍感欢喜!”
继而,她俯首观自身,见金光流转,气韵升华。
似琉璃般透明,灵动而神异,胸中之道理更为透澈,仿佛醍醐灌顶。
心中万千愁绪,皆随风而逝,身外空灵,内心欢悦,宛如灵蛇遨游,难以自禁,恍如置身于天界之中。
是时,天地之气汇聚,风云变幻,四方灵物感受此气息,蜂拥而至,恭敬朝拜,似乎渴望得到此道之加持。
女娲见一缕缕灵气,象自四方而来,交汇于她周身,宛如众星捧月,笼罩其间,愈见其威容伟岸,诸灵环佩,皆是归附于此信仰。
“此乃天道之德,乃众生之幸,愿以此功德助我更升至高之境,恭迎道义之风!”
众圣补完天,得了功德便各自散去。
此时天庭,帝俊见共工陨落,祝融亦重伤在身。
帝俊见时机已至,心中暗生策动,欲攻打巫族。
遂挥动招妖之幡,幡影翻飞,似乎呼应天际,飘渺之间,响起嗡鸣作响。
随即,擂动天庭战鼓,鼓声震天,回荡于九霄之上,似雷霆轰鸣,激扬众心。
众神闻此鼓声,皆意识到战事将起,匆匆汇聚,天庭周天星将齐声应诺,气氛紧张而凝重。
天庭之内,万妖云集,气势如虹,气氛愈加炽烈。
帝俊立于高座之上,一身威华,威严肃穆,目光扫视四方,号召天下万妖,悉数集结于南天门内,布阵而待。
众妖纷纷聚集,神情激昂,誓死效忠,皆以海阔天空之志,愿为帝俊战斗。
妖皇帝俊登高,站于阵前,俯瞰三军,意气风发。
东皇太一与妖师鲲鹏,恭立于左右,神情谨慎而庄重,皆凝神静气,仙威浩荡。
苍莽天地间,风云暗涌,战意暗潮汹涌。
忽然,雷霆一声,震撼天际,轰鸣如鼓,回荡于云间,激起无尽回响。
约莫数千万妖兵,气势磅礴,齐声呼喊,声如潮涌。
“妖皇万岁!”
此声响彻九霄,仿佛撼动苍穹,回音荡漾,彷佛天际之云都为之颤动。
声势如潮,幽幽四达,溅起无尽威光,令人心中振奋,战意愈加沸腾。
在场妖士,皆感激扬,豪情万丈,目光炯炯,似与帝俊共赴良辰,共同迎接那即将降临的浩荡征途。
此际,草木皆动,风云变幻,妖族气势方盛,欲倾巢而出,风云相随。
帝俊披甲执剑,袍袂飘扬,外覆滚龙袍,威仪无比,浑然天成,气宇轩昂,威严倍增。
光辉耀眼,威势如虹,令众妖臣心生敬畏,纷纷仰望,神情恭敬。
举斩巫剑,剑光寒峭,璀璨夺目,止于长天之际,帝俊高举剑指。
“屠灭巫族,一统洪荒!”
其声震荡,回响于四野,似雷鸣贯耳,激励着在场妖兵,激起心中豪情,战志如火。
再闻震雷之声,震撼四方,帝俊高举令箭,披风而立,目光如炬。排兵布阵,兵势顿时划分为数路,各显其能,皆欲争先。
第一路,东皇太一为首。
其威仪不凡,辅以大圣计蒙、英招,统率三十六天罡与万星辰恶煞,气吞天地。
后有三百万妖兵为先锋,刀枪齐备,直指巫族祖巫之后。
锋芒毕露,扫荡无遗,毫无保留。东风卷动,战旗飘扬,声势如虹,令巫族心生惧色。
第二路,烈火焚身,雷兽为先锋,猛攻前行。
第三路,妖师鲲鹏,统率水族妖兵,明波荡漾之中,欲调动风涛,合天之力,围攻巫族。
第四路,百妖齐至,众所汇聚,潜隐于云海之中,伺机而动,待机而发。
第五路,伏羲为首。
其智计远见,统帅诸多贤士,筹划周详,战略无间,专责敌之后路,伺隙而动,以求出奇制胜。
伏羲心系苍生,视野远大,定将其道,扬名抵巫。
伏羲者,妖族大圣也,本性仁和,素不喜杀伐。
昔日巫妖之战,常持和气,尽量避战。
然今之战乃妖皇东皇亲自出征,关乎妖族存亡,如山间涌浪,势不可挡,不得已而唯有随之。
心中思虑,情绪复杂,虽知杀戮非其所愿,然若不应征,妖族或将面临灭顶之灾,血流成河,难以自已。
内心如波涛翻涌,徘徊不定,似为置身洪荒风暴之中,时局瞬息万变,唯有众志成城,方可抵抗巫族之巨大压力。
终究,伏羲稳住心神,深吸一口气,纵然心内千般不甘,亦知此次为旷世之战,刀尖相对,取舍之间自有决断。
握紧手中兵器,心中默念。
“欲求大道,必经苦痛,今为妖族生死之际,唯有奋勇前行,求庙堂安宁。”
心志始至,坚若磐石。
伏羲静坐,凝神静气,运转周身真元,参悟宇宙之法。
心中参透阴阳、五行,细致掐算自身此行的福祸。
随着符文在其心中浮现,他感受到凶吉参半之象。
虽有大凶,却隐隐约约又透出一线生机,似乎命运之河在他面前流淌,但又模糊不清,让他心生疑虑。
就在这时,天际飘来一缕霞光,女娲圣人的坐骑青鸾,踏云而至,持一颗光华璀璨、散发灵气的九转金丹,似乎承载着天地间无上的灵力。
青鸾面带温柔,神态淡然,将金丹递予伏羲,声如细雨,轻声道。
“大老爷!此乃太清圣人所赠,九转金丹,能助尔化解凶险,增益真法。”
“娘娘命我与你!”
伏羲凝望那颗金丹,宛如神灵降临,心中不由得升起一丝安稳之感。
他明白,自己不仅有女娲所赐的庇佑,更有那九转金丹的奇效,这一切仿佛预示着命运的转机。
面对此际,伏羲心念随之转动,已然对未知的旅程不再畏惧,心中默念。
“天地之间,有圣人助我,逢凶化吉,何所惧哉?”
于是,伏羲调整呼吸,运气调息,心无杂念,静心感受九转金丹在体内渐渐化开,引动周身灵气。
他内心的沉重与疑惑随之烟消云散,面露微笑,遂全心投入即将开始的征途。
巫妖大战,如此阵仗,规模空前,乃洪荒以来之盛事。
各圣人皆不愿错过观赏其盛,纷纷于宫中大开天窗,使阳光透射,万象俱显,良机可得。
四方诸修士,士族纷至沓来,倾心观摩,欲借此良机,提升道行,陶冶心境。
圣人观斗,皆坐于云端之上。
其间云气缭绕,仙光万丈,卓然独立,神情凝重,各持神念,心中暗自较量,偶尔传递法旨,品评云气,指点江山,传承大智。
其门下众人,或蓄志向道,或贪心技巧,唯愿从中得益,借叨观此盛会,心志交融,共同感悟战斗之道,提升自身之境界。
空中飞禽腾云而来,地上妖兽动地而出,皆为这一场天宇之争,激荡无比。
诸圣人目不转睛,屏息凝神,仿若身临其境,时而指指点点,时而叹息感慨,皆言。
“此乃天地之大势,气交云轮。”
震天之声,战意高涨,鼓动心潮,令诸修士皆认真倾听,铭记战斗之法,求之一道之真谛,图未来之长生。
此时此刻,巫妖大战,已不仅是争斗,亦是众生之心灵盛宴,尽展洪荒之壮丽。
有者大胆之士,如道玄之流。
竟敢独行无惧,悄然来到不周山下,默默潜伏于岩石之后。
心中既怀激动,复欲亲睹这空前绝后的大战,渴望近距离观摩,品味其中豪情。
他们身披轻纱,隐匿于林莽之间,耳目俱聚,静观化云卷舒,注视战场之中,妖兵冲锋,巫族迎敌,气氛愈加紧张。
其心中欢欣,待趁此良机,打打秋风,若可得其利,便是自得其乐,亦不失为诸多修士间之佳境。
其余勇者,或交头接耳,或默默凝视,心随兵阵而动。
似欲化身战士,直面血雨腥风。彼时,此处安静而又压迫,亦如幽林深处,总隐约传来旌旗飘动之声,令人心潮澎湃。
帝俊太一,领千万妖众,杀至不周山脚,与巫族之间仅隔咫尺之遥。
天色阴沉,风云变幻,气氛愈加紧张,战意如虹。
然众人皆知,此为巫妖两族之终极一战,故不急于进攻,俱待时而动。
帝俊披甲而立,气宇轩昂,目光如炬,斜视巫族阵列,眉头微锁,似在凭估战局。
太一亦然,神情稳重,销去浮躁之心,两者心灵相通,早已知晓此役非同小可。
山风呼啸,带来阵阵杀气,众巫族亦觑伺而立,目如电芒,神情冷峻。
妖族率先发起进攻,帝俊太一自然趾高气扬,气宇轩昂,声震山林。
他仰天高叫,言辞犀利。
“巫族小儿,今日且快快投降臣服,否则定将尔等杀得灰飞湮灭,尸骨无存!”
此言一出,震慑四方,妖众齐声附和,斗志昂扬,然巫族之众,皆面露怒色。
祖巫性情冲动暴戾,岂可容忍此等轻侮?
其间,帝江身为祖巫之首,怒火中烧,立刻叫道。
“帝俊小儿,打便打过,今日里定要送你去和羲和,还有那九只畜生团聚!”
言犹未尽,漫天煞气瞬间奔涌而出。
帝江怒火滔天,音韵如雷,直逼妖阵,气势汹汹。
巫族众巫如受鼓舞,随之高呼,声震云霄,诸剑拔出,欲以血肉回击妖族侮辱。
此时,天地间白光与黑影交错,风云变幻,乃是两族心中怒火成线。
帝俊神色一凛,闻言凶凶,心中暗自思虑,然不容示弱,反唇相讥,意欲先声夺人。
妖皇帝俊面露狠色,怒喝道。
“尔等自己寻死,却是怨不得我!”
声震四野,气势如虹,言罢,便将手一挥,命令大军上前。
山风乍起,卷动旌旗,仿佛宣告着战争的来临。
顷刻之间,不周山上杀声震天,响彻云霄,犹如惊雷轰鸣。
妖族众将士,披坚执锐,鼓噪而前,各显神通,尽展你我之术,整齐如林,势不可挡。
而巫族亦不甘示弱,众巫神态各异,施展法力,群策群力,以其雄浑之力与之抗衡。
时光似乎在此刻静止,刀光剑影飞舞,火光冲天,各种神通交错,气流涌动。
妖族如潮水般涌来,不断突破巫阵,剑锋所指,势如破竹。
巫族群起而击,法诀频出,纵横捭阖,似有无穷之力护卫家园。
不周山,杀机弥漫,生死未卜,此役乃是两族存亡之战,注定在史册上留下重重一笔。
天穹之下,乱世之声,唯余对峙与冲突,似无止息之时。
巫妖之间,闹杀之战,已然持续了数百年,始终未能分出胜负。
漫天战火,数千万巫妖族人血染沙场,尸横遍野,生死无数。
战场之上,刀枪相接,犹如雷霆之怒,斗法之间,气势磅礴,惨烈至极。
洪荒大地,遍布凄惨之景,处处可见巫妖两族之尸骸,残肢断臂,满目疮痍。
尸骨累累,血流成河,战斗痕迹见于山川,草木皆为之黯然失色,仿佛在为这场无休止的战争哀悼。
天穹低垂,乌云密布,似也为此战而黯然。
狂风呼啸,掠过战场,带来阵阵惨淡之气,凶煞四散,令人心生寒意。
昔日繁荣之地,今成杀戮之场,生灵涂炭,生者哀嚎,死者无言,天地间唯余这无尽的战火与苦痛。
万族哀惋,无奈之余,只能目睹这场宏大的灾难,静待岁月的更迭,莫知何时才能看到和平的曙光。
此刻,唯有时间证明,巫妖何时方能化敌为友,得以结束这场浩劫。
妖皇帝俊与东皇太一携手而出,气宇轩昂,声震四野,齐声喝道。
“众妖听令,快布周天星斗大阵,先将帝江斩杀,随后将前来巫族灭之干净!”
言毕,二人手持河土图与洛书,肩擎混沌钟,步步向前。
每踏一步,混沌钟便响起一声古朴悠远之钟声,声如洪钟,震动天地,回荡在浩瀚的战场之上。
瞬息之间,钟声犹如波涛般,层层叠叠,响彻四方。
千万巫众闻此钟声,俱皆感到心中如雷轰霹裂,似有力量欲将其心脏撕裂。
其情景如同在无尽黑暗中挣扎,呼吸喘息之间,憋屈难受,使人心浮气躁,难以承受。
每一声钟声仿佛在叩击其内心深处,令众巫不由自主地心悬于肩,恐惧蔓延,肆虐心头。
巫江帝江自前方奋勇而立,虽心知不敌,但怒火中烧,剑拔弩张,誓不妥协。
然四周敌势如潮,压迫而来,混沌钟声伴随狂风骤雨,仿佛在预示末日之到来。
十一大祖巫见局势不妙,心中暗道不妥,神情凝重。
时穆云阴沉,雷声轰隆,震耳欲聋;帝江眼见情况紧急,遂大吼一声。
“摆阵!”
话声甫落,天际之间轰鸣作响,仿佛广袤天地为之一颤。
风云交汇,电闪雷鸣,四面八方皆为之震荡;水火金木之气,犹如古老神灵苏醒,汹涌而至,瞬间交错闪现。
十一大祖巫,个个显露原身,纷纷化作巫形,浑身散发出无比威严之气息。
雷电之光辉映之下,众巫各展神通,灵气萦绕,气势磅礴,似将整片天地吞噬。
其形相各异,长袍飘荡,法力无边,宛若天之骄子,齐聚于此,誓言共抗强敌。
此时,天色骤暗,巫族之力冲天而起,如山呼海啸,声势浩荡,令敌人心生畏惧。
千万年来,号称洪荒第一凶阵之“十二天都煞神大阵”,已然成形!
霎时之间,阵内气势汹涌,杀气腾腾,似有无穷威能欲自释放。
十二都天煞神大阵既成,妖皇帝俊与东皇太一对视一眼,默契无言,心知此刻乃决战之时。
东皇太一只将手中混沌钟高擎,摇动之间,钟声一声快过一声,迭相传响,余音袅袅不绝,似有神灵降临,震撼天地。
而帝俊则将手中先天灵宝河图与洛书高举,运势而起,朝苍穹一抛,书卷随风飘扬,化作光华万道,璀璨夺目,司掌四方天地之气。
随即大喝而道。
“周天星斗大阵!成!”
声捷风雷,气势如虹,赫然见天穹之上星辰荟萃,天地间星斗交辉,光芒照耀,仿佛在回应帝俊之号令。
光辉普照,神威显赫,阵中合力之气旋转而动,顿时形成无比壮观之景,彷佛诸天神明齐齐降临。
则见那河图洛书于空中缓缓展开,绵延数万丈,遮蔽苍穹,闭合日月,恍若一幅流动天幕,色彩斑斓,光华四溢。
其展开之际,浩瀚星空尽显其中,三百六十五颗星斗,赫然浮现,运转轨迹犹如天辰游走,井然有序。
星光闪烁,划破寂静,千古运转之道,仿佛在此刻全然显现,与天地相融,蔚为壮观。
其景象之殊,令观者无不叹服,天地间气机勃发,虚空震荡。
那河图洛书流光溢彩,周围风云变幻,似乎正奏响无形的乐章,传达出无尽宇宙之奥秘,令人心驰神往。
众妖齐聚,瞩目此景,心中壮志激荡,似已感受到鸿图大展之兆。
此乃巫妖之间之决战即将展开,尔后局势岌岌可危,血火交融,万千命运凝聚于此刻,旷古无前。
两边数千万巫妖众,见祖巫与妖皇东皇已然交锋,心中激荡,气势如虹。
在各自大巫与妖帅之指引下,众人齐声呐喊,怒吼如雷,向敌方狂冲而去,气氛愈发沸腾,未及片刻,便已混战成一片。
战场上,刀枪相交,剑气纵横,怒火滔天,声势如潮。
两方搏杀之声震天撼地,已无暇顾及生死,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四处飘荡着硝烟与血腥之气,仿佛连苍穹亦为之变色。
九凤等诸大巫,所向披靡,大圣伏羲见局势危急,心生警觉,双手捧伏羲琴,轻轻一拍。
琴音如雷,瞬间撕裂空气,分作两道。
妖族闻其声,金戈铁马,犹如骏马奔腾,气吞万里,势头如虹。
而巫众则感受到战意渐消,士气已然低落。
是时,众大巫心知不可再怠,于是齐声长啸,声响如雷,气吞山河,震慑天地。
啸声汇聚,化作一条长龙,张牙舞爪。
伏羲见状,心生恐惧,岂料震荡之力突袭而至,当即被撞得人仰琴翻,犹如苍鹰折翼,直向后退出数百丈,方才得以停下。
与此同时,鲜血狂喷而出,腥味四溢,琴弦断裂两根,悦耳之音不复存在,已然重伤不起。
就在此时,忽见刑天发出一声尖锐之长啸,声如裂帛,震耳欲聋,直刺苍穹。
怒目圆瞪,直逼伏羲而去。
伏羲见状,心中震惊,奋力闪避,然已然脱不了厄运,几乎无处可逃。
那刑天如电光石火,疾若闪电,身形幻影交错,瞬息之间已至伏羲面前,凶狠之势不可抵挡。
伏羲纵然心中惊慌,却也无计可施,终究躲闪不及,已被刑天一招取命,惨地长吟,悲号而亡,血洒战场。
周遭巫众与妖族见此情景,心中震动,各自心思纷纭,随之战局愈加错综复杂。
刑天得手,仰天长啸,似乎在宣示其威,气吞天地,战意更盛,凶光毕露,彷佛如同神明降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