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昌平帮?主观上是没有的!【尾声4】(1/2)
第628章昌平帮主观上是没有的!【尾声4】
所谓前据而后恭。
因为严绍庭抛出的勋臣亲贵罪证,以及海外的利益,被德平伯这些人表现的淋漓尽致。
人群中,更是有一名穿着文官圆领袍常服的官员,也从边缘挤了过来。
“元辅,我等文官人家也能参与此事”
严绍庭循声看了过去,面上先是露出一抹恍惚。
张居正倒是在旁小声解释:“詹事府张四维。”
听到这等解释,严绍庭脸上露出了然。
原来是这个吃里扒外的小瘪三。
不过眼下议的不是内通于外的事情,而是议论开拓海疆利益。
严绍庭当即点头:“寰宇之内,中原汉地自有体统法理,当循规蹈矩。然四合八荒之外,皆为蛮夷,法理不通,当以王道教之。我朝文脉昌盛,列圣教化当泽被域外,今自需仰天下文卿之力。”
该怎么弄死这个小瘪三
面上严绍庭给张四维解释了一番,心里却已经在想着怎么弄死这厮。
张四维在得了回答之后,随意一礼。
他比之严绍庭的年纪要大,如今已经四十有余,却只是詹事府詹事,官阶天差地别,心中自是愤愤。
且又是正儿八经的科举出身,当年高中进士,入翰林院为馆选第一名庶吉士。
更加之他乃是晋党眼下最火热的新一代接班人。
常闻晋人有言,四维乃晋太子。
这等身份,这等名望。
自是让他觉着不同于旁人。
随意一礼之后,张四维却是又问:“若以出海,是论亲族或仆从之名,或直名乎”
此言一出,严绍庭眉头微微一凝。
在他身边的张居正则是目光看向杨博,这位朝中晋党第一人。
这个张四维,虽然已经在朝为官多年,竟然还如此商贾本性,当真不可取。
穷于锱铢。
杨博感受到眼神注视,当即看向张四维:“中枢既然已有定论,自是按章办事。出了海,论甚名或利”
他说的简短。
可那份不悦也稍稍显露。
你这晋太子想要名,就别想着拿自己名头去换利。便是出海,也找个名头遮掩。
张四维却是神色从容,拱了拱手。
“下官晓得了。”
言毕,这才退下。
心里却是自有一份算计。
如今杨博年事愈发大了,自己舅舅王崇古在九边操持马政,因援宣大、山西,这便是将在外,而自己只需要等杨博退下来后,好生谋划一番,早日借着晋党的地位入阁。
阁臣之名便有了。
九边之重也在手上。
合该得一份海外之利。
朝廷也不想断了晋党在海外的利钱导致他们沟通关外去赚过去那等辛苦钱吧。
张四维默默的想着。
却也不知严绍庭算是因为他这一次锱铢必较的举动站出来,而将其重新记上心头。
不过此间会极门的闹剧,也算是平息了下来。
至于说严绍庭踢翻的那些账簿。
总之在勋臣亲贵们要离开的时候,在午门后也是见着了内阁方向升起了一道浓烟。
是夜。
凡京中勋臣亲贵人家,几乎都在奔走沟通。
翌日。
中枢内阁便再一次行文重申整顿京营的事情。
这一次再无阻拦。
公文即下,京营之中便有数十名勋臣亲贵和上百名相关人员,向五军都督府、兵部、内阁提交了辞呈。
或言年老,或言多伤。
总之,他们是很想继续披甲持刀为大明效力,但却不敢怠慢耽搁国事,所以忍痛请辞,以缓朝廷选贤任能。
话说的漂亮。
内阁便也给了足够的体面。
行文下兵部会五军都督府审议三日,方才同意了这些人的请辞。
礼数和体面算是做足了。
随即便是在顾寰这位老侯爷气力全开的状态下,掀起了京营轰轰烈烈的大整顿时期。
清查京营老幼士卒,清除京营序列,安置别处。
自河南、山东、河北拣选卫所精壮士卒,充实京营兵马,推动中枢兵马主干强盛之势,借以压制地方势力。
林林总总,依着内阁的估算,怎么也得上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将京营缺额补齐。
至于战力,则需要在此期间慢慢操练打磨了。
这事急不得。
毕竟练兵千日才能用兵一时。
而工部那边也领了内阁的行文,在清江浦、龙江两处造船厂开始大力建造海船、战船。
朝廷总算是将各项新政具体措施推行开来。
事情都交代下来了。
严绍庭便开始偷懒了起来。
事情交给次辅张居正去操办,本着用不死张太岳,就将张太岳往死里用的念头,严绍庭可以说是将大多数的事务都压在了前者身上。
张居正虽然心中愤愤,却又甘之若饴。
人啊。
便是如此。
而远在九边巡边清军的海瑞,也终于是等到了进都察院左都御史的旨意。
正式成为大明公检法系统扛把子第一人。
又是一日艳阳天。
昌平。
如今的昌平,没有城墙。
只在居庸关方向近处,建有一座兵城用于驻兵伺机策应支援居庸关。
昌平的建筑面积更大了一些。
街巷宽阔,一座座院落像饼一样摊开。
这些年下来,昌平百姓愈发的有钱了,家资丰盈,闲来无事爷们娘们便喜欢在被褥里头打牌。
加之昌平人有钱,外县的女子自然更加中意。
嫁过来的不知几何。
家家户户兜里有钱,不分家分宅子的比比皆是。
人多了。
生意便愈发的红火起来,又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昌平。
如今已经是京畿地区,乃至于整个河北地区最火热的大明旅游目的地。
天知道哪个大聪明,更是借着昌平报为昌平旅游行业打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
这么近,那么美。
闲暇到昌平。
口号一出,游人如潮。
商业街从一条变成了四条,美食区更是足足翻建了好几倍。
乐的终于升任昌平治安司司正的肖俊鹏,每日都抱着税收账本而踢开自家婆娘睡觉。
朝廷里,尤其是户部更是接连好几年屡次上奏,要求天下两京一十三省学习昌平经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