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年度杰出工业家(1/2)
五月中旬,内地某军事基地会议室内,气氛庄严而热烈。一场特殊的汇报会正在进行,参会者都是军方和国防科技系统的高层。会议桌正中央,摆放着\"飞龙一号\"的详细技术文档和海试数据报告。
\"同志们,\"一位两鬓斑白的将军站起身,环顾四周,\"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就是为了讨论'飞龙计划'的阶段性成果和下一步安排。根据专家组的评估,'飞龙一号'的各项性能指标已经超出了我们最初的预期。\"
他用粗糙的手指敲了敲桌面上的报告,\"特别是它的雷达系统、电子对抗能力和武器精度,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水平。用老李同志的话说,这艘军舰像是从二十年后穿越回来的。\"
会议室内响起一阵轻笑,但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因此,\"将军的声音提高了一个八度,\"上级已经批准,扩大'飞龙计划'的规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第二艘、第三艘军舰的建造进度,同时着手研究将其中的核心技术应用到其他海军平台上。\"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位军官,\"诸位都是共和国的栋梁,我相信不用我多说,也明白这次技术突破的意义。自从甲午海战以来,我们的海军几乎一直处于劣势地位。但有了'飞龙'这样的先进舰艇,我们终于可以扭转这一局面,在海上真正挺直腰杆!\"
会议室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随后,技术组的负责人详细介绍了\"飞龙一号\"的各个系统,特别是那些具有革命性意义的设计理念和关键技术。
\"最令人惊叹的是,\"技术组负责人感慨道,\"这些设计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完全基于我们现有的工业能力可以实现的。许志远同志的设计天才之处,不仅在于其超前的理念,更在于他深刻理解我们的工业基础和技术水平,能够找到最优的平衡点。\"
讨论持续到深夜,最终形成了一份详细的行动计划:扩建秘密船厂,增加技术人员,优化生产流程,计划在两年内完成五艘\"飞龙\"级军舰的建造。这个决定,将在未来十年内彻底改变亚太地区的海上力量对比。
第二天清晨,这份行动计划通过特殊渠道,送到了香江许志远的手中。
\"五艘?\"许志远看完报告,眉头微皱,\"速度太快了,可能会引起约翰牛的注意。\"
叶光远点点头:\"确实有风险,但现在机会难得。约翰牛和骆驼都已经放松了警惕,认为我们只是在玩弄些商业游戏。这正是我们扩大规模的最佳时机。\"
许志远思索片刻,拿起笔在报告上做了几处修改:\"生产计划没问题,但必须更加分散化。每艘军舰的零部件应该在至少七到八个不同的地点生产,通过不同的路线运输,最后在内地组装。这样即使有一两个环节暴露,也不会影响整体计划。\"
叶光远佩服地看着许志远:\"志远,你总是能考虑得这么周全。\"
许志远微微一笑:\"以防万一而已。对了,'卧龙计划'的进展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