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还是太年轻(2/2)
“这个是你舍友吧”
闽南,一个长相清秀的女人走进陈建业的办公室,把一份东南日报递过去:“是这个陈凡,没错吧”
陈建业拿过报纸,看到标题就瞪大眼睛:“坑小舅子像是陈凡能干出来的,他经常干些招猫逗狗的事情。”
把文章大致浏览一遍,陈建业哭笑不得:“看来他这些年就没怎么变,还跟上学时一样,损!”
“仔细算一下,我们哥几个也有好几年没见了,上一次聚会还是87年底,卖掉茅台酒时。”
闻言,女人扬起嘴角。
丈夫囤积茅台酒,还拉着自家一起干,那一次操作下来,家里赚的盆满钵满。
接着,又拿钱去羊城买房。
如今房价蹭蹭往上涨,家里是彻底不用为钱担心:“你这个同学确实厉害,预测就没有不准的。”
“他跟我们普通人不一样,我们忙着读书时,他已经忙着赚钱,经常去香江,赚钱都是几千万、几亿的。”
妻子点了点头,没少听丈夫说起陈凡,确实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仔细想了一会儿,又问:“咱家在羊城的房子,打算什么时候卖掉我琢磨着卖掉,再贷款多买几套。”
1988年第一次住房体制改革会议召开后,1991年住房信贷业务开始起步,不像之前,买房都要全款。
妻子的想法是对的。
陈建业却摇头:“算了吧,家里不缺钱,咱们级别不低,带头炒房,搞不好就会出事。”
“正当收入怕什么”妻子狐疑。
“哪来的正当收入咱们之前囤酒,就是投机倒把,一旦被查到头上,就算问题不大,也影响前途。”
陈建业从抽屉中拿出香烟,点上一根,悠悠地叹了口气:“知道毕业时,陈凡怎么交代的吗”
妻子不明所以。
陈建业接连吸了几口:“同宿舍几个兄弟,陈凡对谁都很放心,唯独对我不放心,没少交代一个事。”
“权钱、权色不能混为一谈!”
“当时还纳闷,怎么着,别人一身正气,就我一身邪气,将来一定会走歪路,还问了一下,你知道他怎么说的吗”
妻子摇了摇头,陈建业接着说:“他说我干劲足,总想干成事,在体制里边,我这种人最容易出事。”
“有时候想干成事,就得随大流,就得同流合污,一旦被卷了进去,就算不想干,也会被推着干。”
“当时刚毕业,还年轻,听不懂这些意思,上了几年班,如今算是切身体会到,真跟他说的一样。”
“那你干了”妻子打了个哆嗦。
陈建业白了妻子一眼:“我要是干了,还能跟你聊这些但事就是这个事,将来搞不好就会被卷进去。”
“反正我是想明白了,不管将来怎么样,自己身上一定要干净,咱家不缺钱,不能再去想搞钱的事。”
“陈凡当初为什么给我们指明赚钱的路子还不是怕兄弟几个身上没钱,将来因为钱出事。”
“没干就好、没干就好!”
妻子长长地松了口气,好一会儿才说道:“咱们孩子还小,平平安安才最重要,你以后可得小心,别让人卷进去。”
陈建业嗯了一声:“回头找个时间,咱们去京城玩几天,也带你见见陈凡,去了之后,就住他家。”
……
文章,还在发酵!
辛英杰、孙平安、曹洋都看到这篇文章,一个个都哭笑不得,大骂陈凡缺德,拿小舅子当猴耍。
在陈凡的书迷当中,也引起巨大的反响,原来自己喜欢的作家是这么个玩意儿。
仔细一想,又觉得正常。
当初那一本《陈凡社评集》,每一篇文章都是骂人的,还有《陈凡看世界》,就是国内没骂够,开始骂国外的。
他就不是个正经作家。
文章到这儿,其实就是个乐子,但有一个关键词却火了起来,就是“亲子鉴定”四个字。
总有些人觉得自己头上顶着一片草原,却没有证据,随着这篇文章报道,很多人才知道,原来是不是亲生的,可以鉴定啊。
很多人都跑去医院咨询却被告知,这项技术才刚兴起,要做亲子鉴定,得去大城市、大医院。
一旦男人产生怀疑,会怕路途远
陈凡哭笑不得,自己闹了个大笑话,却给“亲子鉴定”这项技术的推广做了贡献,是不是该找医院要一笔广告费
摇了摇头,放下思绪,陈凡看向小媳妇儿:“赵姑娘,行李收拾好了没明天咱们就出发去香江。”
赵姑娘翻了下白眼,不说话。
许老师捏了下赵姑娘的脸蛋:“别怄气了,行李已经给你收拾好,老老实实地上班去。”
“知道了!”赵姑娘撇嘴。
曾阿黎挺着大肚子走进来,没理会赵姑娘,坐下来就叹气:“小强跑回来了,这傻孩子,还是太年轻了。”
ps:第一更到,今天去厦大,帮朋友安装实验室器材,晚了些老铁们还有票吗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