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三国,从黄巾起义开始 > 第73章 开元建制

第73章 开元建制(1/2)

目录

公元一八六年三月,李信在阴山与漠北诸部会盟,被各部大人推举为诸夏共主,开元建业。

国号大夏,尊为诸夏共主,夏华可汗,定晋阳为中都,邺城和弹汗山,为东北二京。

分天下十八州,其中有幽州,冀州,并州,青州,兖州,雍州,凉州...

又分河套、东西南北,四部草原为夏州,东州,西州,泰州,漠州...

又改辽东为辽州,北海为瀚州,北冰荒原为冥州,共十八州之地。

同时又封五王九公,和十八位万户侯,世袭罔替,与国同修,永世不减,以示大夏恩泽...

其中太史慈为东王,上柱大将军,兼冀州刺史、青州牧、徐州都督,领三州军务,总督东南军政。

贾诩为凉国公,兼内阁首辅,以及中书省中书令,总理大夏内务政事。

魏延为魏国公,领柱石大将军,兼夏州刺史、并州总管,督巡漠西、漠南、漠北、三州军政。

臧霸为辅国公,凉州刺史、雍州牧、兼征西将军,领征西将军府,总督雍凉军政。

徐晃为卫国公,兖州刺史、司州牧、兼征南将军,领征南将军府,总督河南河内河东等三河军政。

韩忠为韩国公,幽州刺史,兼征东将军,领征东将军府,总督青州军政。

步度根为西王,西州刺史,昆州牧,兼西州将军,领西州将军府,总理漠西军政。

慕容度为复王,南州刺史,南州牧,兼中州将军,领中州将军府,总理中南军政。

拓跋荣为北王,瀚州刺史,兼北州将军,领北州将军府,总理漠北军政。

魁头为东兴王,东洲刺史,东洲将军,领东山将军府,总领东山军政。

典韦为虎侯,御前指挥使,兼铁卫统领,领亲卫营,护主左右。

张辽为燕云侯,征辽将军,兼辽州刺史,领辽东将军府,总领辽州军事。

高顺为成高侯,镇朔将军,兼朔州刺史,领朔州军事。

魏越为忠勇候平北将军,兼雁门太守,总领雁门武城军事。

王雄为顺义侯,镇北将军,兼长城守备,总领代郡上谷军事。

阎柔为宁北侯,兼渔阳太守,总领渔阳,及长城边塞军事。

刘豹为归义候,兼凉州刺史,领凉州政事...

石勒为忠勇候,兼凉州牧,领凉州军事...

多秃为秃了候,兼武城太守,领武城军事等等...

同时又追封已故的逢纪、郭图、郭緼、杨开、周仓、大飞、石头、江淮等人为国公侯,以示悼念...

而在处理步度根拓跋荣等,这些新附的鲜卑大人的事情上,一如既往的维持原定策略,未改变草原上的部落模式。

虽没有改变大漠的原有的,大人头人运行基础,但李信也不是单纯的放权不管...

总体来说,他还是搭建了一套,以巡务院为统治草原的核心架构...

并颁布了,草原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即《夏天可汗大法典》

确立草原上的成文法统,并在基本社会秩序,基本伦理关系、基本行为准则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法典的第一条明确认定:天赐夏天可汗,地尊夏极可汗,民举夏华可汗...

法典的开篇,便确立了李信天可汗,为大漠和草原的天主,荒原和林原的领主,游牧民族的共主,不容置疑的绝对权威...

这种权威,是神权与君权及主权的三权结合,从思想信仰和世俗权威上,无限的加强了李信的权威...

同时为了保证汗位,在自己身后的血统中流传,以及将来大汗继承法理性,李信直接弄了个三级世袭制...

因为中原的皇帝天子,为了保证权利交接,皇位继承,还知道弄个东宫太子,做为储君备用...

李信在设计汗位的时候,同样借鉴了上古禅让制,和中原嫡长子和太子继承制度的优势...

并搞了个三重晋位制,即夏天可汗之下,有夏极可汗和夏华可汗,双重继承制...

即先由草原各族领袖会盟,从李信的后代中,选出一名汗位继承人...

经由夏天可汗认可,并晋升为正式的夏华可汗,相当于舜禹那种推举禅让制,但同时又具备中原皇朝中的储君太子...

若哪天李信精力不济,厌倦了国事,或者自感时日无多...

便将权利过度交接,民选太子夏华可汗,晋升为理政夏极可汗,直接处理草原政务...

而李信这名夏天可汗,便相当于中原太上皇,享有尊位,却不在掌权...

如此也能避免,年老昏花,头脑不清,弄成个昏庸君主...

又能完美的,将汗位和权力,在自己无论是生前,还是身后,都能完整顺利的交接下去...

第二条则是,草原大汗,为世袭盟举制,夏极可汗必须是夏天可汗的血脉继承,夏华汗位由草原各部,从夏天可汗血统后裔中选举产生,确保血统继承的合法性...

第三条是,大汗拥有,草原四王,和十二部大人,及各牙帐万户的任命权,东西南北,督王和大人万户,上任前必须得到大汗认可,确保大汗权力的威严性...

第四条草原上的男女,牛马奴隶,必须登记造册,草原上的儿童,必须学习诸夏文字,成年之后必须会背诵天可汗法典,明确草原各部的信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