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乡村振兴:提桶回家开民宿 > 第307章 打平伙

第307章 打平伙(1/1)

目录

苏然兴致勃勃,手在空中比划着:“我要做个红烧鱼,多放点辣椒和酱油,那香味,肯定能飘满整个院子!”李瑶则笑着回应,还轻轻拍了下苏然的胳膊:“我还是觉得清蒸好,原汁原味,最能体现鱼的鲜嫩,再淋上热油,呲啦一声,想想都流口水。”

从手工艺展览馆回来的林悦双手紧紧捧着自己编织的竹篮,竹篮的边缘还带着她不小心扎破手指时留下的一点血迹,可她完全不在意,眼睛亮晶晶的,逢人便展示:“你们看,这是我亲手编的,虽然歪歪扭扭,但花了我好大功夫呢!编的时候线老是缠在一起,我差点就放弃了,不过最后还是坚持下来啦。”

张宇拿着自己绘制的灵泽湖水墨画,画面里,湖面波光粼粼,岸边的垂柳随风摇曳,虽笔法稚嫩,却满是对这片美景的热爱,他略带羞涩地笑着说:“第一次画,不太好,很多细节都没画出来,可灵泽湖实在太美,我就想把它画下来作纪念。”

在这热闹的人群中,萧老师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他双臂紧紧抱着一尊泥塑,那正是他亡妻王婉清的模样,栩栩如生。王婉清的眼睛宛如清澈的湖水,透着温柔与宁静,嘴角微微上扬,仿佛下一秒就要开口说话。萧老师的脸上绽放着纯真的笑容,像个得到了心爱宝贝的孩子。

他轻轻抚摸着泥塑的脸庞,喃喃自语:“婉清,你看,我把你带回来了,以后我们又能在一起了。你不在的日子,我好想你,现在你能一直陪着我了。”周围的游客们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随后被他脸上的幸福所感染,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张宇还忍不住轻声赞叹他的手艺。

这时,张远大步走来。看到眼前热闹的场景和满筐满桶的鲜鱼,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闪过。

张远先是走到正在休息的游客们中间,提高音量说道:“各位朋友,今天大伙从灵泽湖捕了这么多鱼,要不咱们来一场打平伙,热闹热闹?”

看到游客们一脸疑惑,他赶忙解释,“打平伙就是大家一起凑食材、凑力气,做一顿丰盛的大餐,费用均摊,一起享受美食和欢乐,在咱们这儿,这可是增进感情的好法子。以前村里有啥喜事,或者来了贵客,都会打平伙,可热闹了。”

游客们听后,觉得新奇又有趣,纷纷点头同意,脸上满是期待,苏然和李瑶还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自己想吃的菜。

得到游客们的响应后,张远立刻开始召集村里人。他先找到了三爷爷,此时三爷爷正坐在院子角落的竹椅上,悠闲地抽着旱烟,那旱烟袋是他的宝贝,陪伴了他几十年。

张远快步走到他身边,蹲下身子,笑着说:“三爷爷,今天您带着游客捕了这么多鱼,咱们打个平伙,让大伙都尝尝鲜,您觉得咋样?”三爷爷听后,把旱烟从嘴边拿开,爽朗地笑了起来,露出几颗泛黄的牙齿:“好啊,这主意不错!我家后院种的葱姜蒜长得可好了,拿来给大伙做菜,保准提味。记得有一次打平伙,我家的葱姜蒜可派上大用场了,那顿饭啊,大伙吃得那叫一个香。”

说着,三爷爷就起身,带着张远去他家里取葱姜蒜。一路上,三爷爷还念叨着他年轻时和大伙打平伙的趣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回忆,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接着,张远又去找王二柱和李铁蛋。两人正忙着整理捕鱼工具,王二柱在仔细检查渔网有没有破损,李铁蛋则在清洗船桨。张远走过去拍了拍他们的肩膀:“二柱、铁蛋,今天你们可立了大功,捕了这么多鱼,咱们打平伙,一起乐呵乐呵。”

王二柱挠了挠头,咧嘴笑道,脸上露出两个深深的酒窝:“行啊,我家还有几瓶自家酿的米酒,放了好些年了,拿出来给大伙尝尝,保管让大家喝了还想喝。我酿酒的时候可是按照我爷爷传下来的秘方,工序可复杂了。”

李铁蛋也在一旁附和:“我家菜园里的蔬菜长得正旺,我这就去摘些新鲜的,有生菜、黄瓜、西红柿,给这顿大餐添点清爽。

我每天都给它们浇水施肥,就盼着能长得水灵灵的。”说完,李铁蛋就急匆匆地往家赶,不一会儿就抱着一大筐蔬菜回来了,蔬菜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看着格外新鲜。

随后,张远在村里的老槐树下找到了张文大爷和张武大爷。两位大爷正坐在树下下棋,棋盘上局势胶着,两人都眉头紧皱。张远走上前,恭敬地说:“文大爷、武大爷,今天想组织大伙打平伙,就差您二位了。”

张文大爷放下手中的棋子,扶了扶老花镜,说道:“打平伙好啊,我家有刚磨好的玉米面,蒸些玉米饼子,就着鲜鱼吃,那叫一个香。我这玉米面可是用自家种的玉米磨的,味道和外面买的可不一样。我这就回去准备。

”张武大爷也不甘示弱:“我去把家里养的几只老母鸡杀了,炖个鸡汤,给大伙补补身子。我这鸡汤可有秘诀,先用大火把鸡肉炒香,再用小火慢炖,炖出来的汤浓白鲜香。”

六爷爷则慢悠悠地走过来,手里提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他刚从自家院子里摘的新鲜蘑菇。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对襟褂子,步伐稳健,笑着说:“我这蘑菇可是纯天然的,早上我特意起早去采的,用来炖鱼或者煲汤,味道肯定鲜美。这些蘑菇都是我精心照料的,长出来的个头又大又好。”

在张远的组织下,村里人和游客们齐心协力,有的帮忙清洗食材,有的生火做饭,有的布置桌椅。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