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乡村振兴:提桶回家开民宿 > 第351章 工程队来考察

第351章 工程队来考察(1/1)

目录

陆野咬着笔帽思索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灵感:“升降设备我已经列入清单,但山区运输确实是个难题。我有个想法,我们可以提前三天派先遣小组携带轻便设备和简易升降架过去,提前调试设备,确定拍摄机位,这样既能保证安全,也能提高拍摄效率。至于拍摄角度,我准备采用微距镜头和鱼眼镜头结合的方式,微距镜头捕捉雕花的纹理,鱼眼镜头展现空间的纵深感。”

“说到空间感,”赵立强打开平板电脑,调出几张3d建模图,“除了建筑本身,周边的自然景观与别院的融合也是一大亮点。小岗子村的青山绿水、田园风光,和清风别院相得益彰。我们可以拍摄一些全景镜头,展现别院在自然环境中的整体风貌,再穿插一些人物在庭院中活动的场景,比如在院子里品茶、下棋,体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但这些场景不能随意拍摄,我建议根据风水学原理,选择吉位进行重点拍摄,这样画面会更有气韵。”

苏婉婷却提出不同意见:“风水学固然有其道理,但我们面向的是全国观众,过度强调风水概念可能会引起误解。不如从美学和生活体验的角度出发,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比如拍摄村民用院子里的井水浇灌花草,游客在回廊里欣赏山景,这样更能引发共鸣。”

两人各执一词,气氛逐渐热烈起来。周明远抬手示意暂停:“两位的观点都有道理,我们可以将两者结合。既展现建筑与自然的美学融合,也在合适的场景中巧妙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时间安排上,我提议下周一出发,考察拍摄周期为五天。这样既能保证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深入了解清风别院,又不会耽误大赛的整体进度。关于拍摄风格,我们要兼顾专业性和观赏性。陆野,你在运镜和色调处理上有什么想法?”

陆野挠了挠头,眼神突然明亮起来:“我想采用温暖的暖色调为主,突出清风别院温馨舒适的氛围。运镜方面,除了常规的固定镜头和推拉摇移,还可以运用无人机航拍,从高空俯瞰村子和别院的全貌,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视觉体验。

另外,我打算在拍摄过程中加入一些第一视角的镜头,比如模拟游客走进别院的视角,让观众更有代入感。但在色调处理上,我担心暖色调会掩盖建筑原本的质感,是否需要后期再进行局部调色?”

“后期处理确实关键。”苏婉婷接过话头,“我们可以邀请专业的配音员进行解说,详细介绍清风别院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

同时,添加一些背景音乐,根据不同的场景选择合适的曲风,比如展现宁静氛围时用轻柔的古典音乐,介绍建筑工艺时用激昂的民族音乐,增强观众的情感共鸣。但音乐的音量和节奏把控要精准,不能喧宾夺主。”

赵立强补充道:“为了让观众更全面地了解清风别院,我们可以制作一个系列短片。第一天拍摄别院的整体外观和周边环境,第二天聚焦建筑内部的设计细节,第三天拍摄别院的日常生活场景,第四天展示别院与当地文化的融合,第五天总结亮点并展望未来发展。

这样的系列短片能更系统地展现清风别院的特色。不过,每天的短片时长需要统一规划,我建议控制在15-20分钟,便于在各大平台传播。”

周明远听后,满意地点点头:“大家的想法都很全面且有创意。接下来,陆野负责准备拍摄设备和制定详细的拍摄日程,尤其要注意设备运输和安全保障;

苏婉婷和赵立强整理清风别院的设计资料,提炼出核心亮点,同时协调好后期制作的团队;我来和小岗子村方面沟通,确认考察期间的接待事宜,包括食宿安排、运输协助等。大家有问题随时沟通,务必将这次考察拍摄任务做到尽善尽美,为大赛增添精彩的一笔。”

散会后,众人陆续离开。陆野站在落地窗前,望着窗外的城市夜景,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相机镜头,脑海中已经开始构思那些即将在小岗子村捕捉的画面;苏婉婷和赵立强还在低声交流,手中的笔在资料上写写画画;

京城的夜幕渐散,小岗子村却早已在晨光中苏醒。晨雾还未完全消散,像一层薄纱笼罩着青瓦白墙,公鸡打鸣声与远处山涧流水声交织成曲。张远站在村口老槐树下,望着蜿蜒向村外的泥泞小路,不时低头看看手表——今天是恒通工程队老板赵虎来考察的日子。

七点五十分,一辆银灰色越野车碾过碎石路,扬起阵阵尘土。车门打开,头戴安全帽、身材魁梧的赵虎跳下车,身后跟着两名技术员,手里抱着测绘仪和图纸。他抹了把额头上的汗珠,爽朗笑道:“张远兄弟,让你久等了!我这性子急,想着早点来看路,赶了个大早。”

“赵哥辛苦!快请进!”张远快步迎上去,递过两瓶矿泉水,“咱们村的路确实难走,给您添麻烦了。”

一行人沿着村道缓缓前行。赵虎不时蹲下身子,用随身携带的地质锤敲击路面,碎石簌簌掉落。“这路基太软,得先挖开重新夯实。”他指着一处凹陷的路面,对技术员说道,“小李,标记一下,这里需要换填砂石。”技术员立刻掏出红漆笔,在路边岩石上画下醒目标记。

走到村中心的老拱桥时,赵虎驻足良久。这座石拱桥年久失修,桥身布满裂痕,桥面上的石板也凹凸不平。“这座桥得重点加固,”他转头对张远说,“我建议保留原有石材,用现代工艺做内部加固,既能保留古桥风貌,又能确保承重安全。不过工期可能要延长一周。”

张远连连点头:“赵哥专业!只要能修好,时间不是问题。村民们盼这条路盼了好久,都想着以后能方便出行,也盼着游客能多起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