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李旦退让-与太平周旋(2/2)
狄光远点头称是:“我这就去安排人手,暗中调查这些证人的底细,看看能不能找到他们与太平公主勾结的证据。”说完,他便匆匆离去。
张柬之则在府中联络朝中与李旦交好且正直的大臣,向他们说明情况,希望他们能在朝堂之上为李旦说话,劝陛下不要轻信一面之词,重新彻查此事。这些大臣听闻李旦被诬陷谋反,也都义愤填膺,纷纷表示愿意相助。
而在天牢之中,李旦虽然身处困境,但头脑愈发冷静。他深知自己不能坐以待毙,开始回忆起过往与太平公主交锋的种种细节,试图从中找出能够证明自己清白的线索。同时,他也在思考太平公主训练私军的真正目的以及她下一步可能的行动。
几日后,狄光远终于有了重要发现。他通过对几个证人的暗中追查,发现其中一人在事发前曾与太平公主府中的一位管家频繁接触,而且还收到了一笔数额巨大的钱财。狄光远顺藤摸瓜,又找到了几个知晓内情的人,这些人都能证明这些证人是被太平公主的人收买,故意诬陷李旦谋反。
狄光远带着这些证据急忙找到张柬之,二人不敢耽搁,立刻联络那些愿意为李旦说话的大臣,准备在早朝时向陛下呈上证据,为李旦申冤。
早朝之时,大臣们纷纷上奏,有的继续弹劾太平公主党羽,有的则为李旦喊冤。陛下坐在龙椅上,看着朝堂上争论不休的群臣,心中也有些动摇。此时,张柬之出列,手捧证据,大声说道:“陛下,睿王谋反一事,实乃太平公主蓄意陷害。臣等已查明,那些指证睿王的证人皆是被太平公主府中的人收买,作伪证诬陷睿王。这是相关证据,请陛下明察。”
陛下听闻,心中一震,急忙命人呈上证据查看。看着眼前的证据,陛下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可能中了太平公主的圈套。就在这时,又有大臣出列,奏道:“陛下,关于太平公主征调民夫训练私军一事,臣等也已查明。有参与营地修建的工匠愿意作证,此事千真万确。”
陛下怒不可遏,重重地拍了一下龙椅,大声喝道:“传太平公主即刻进宫!”
太平公主得知消息后,心中暗叫不好,但事已至此,她也只能硬着头皮进宫。一到朝堂,她便看到陛下满脸怒容,以及站在一旁的张柬之等人手中的证据。
太平公主心中慌乱,但仍强装镇定地说道:“陛下,这一切都是他们的阴谋,是他们想要陷害臣妾。”
陛下冷冷地看着她:“你还敢狡辩!证据确凿,你还有何话说?先是你的党羽违法乱纪,如今又有人证物证证明你训练私军,还诬陷睿王谋反。你究竟意欲何为?”
太平公主见事情败露,知道再狡辩也无用,突然扑通一声跪地,泪流满面地说道:“陛下,臣妾一时糊涂,犯下大错,还望陛下念在臣妾多年来对皇室的忠诚,从轻发落。”
陛下看着太平公主,心中五味杂陈。他虽对太平公主的所作所为极为愤怒,但毕竟是自己的亲妹妹。沉默良久,陛下终于开口说道:“太平公主,你犯下如此大罪,本应严惩不贷。但朕顾念亲情,饶你性命。即日起,削去你的一切封号与权力,你便在府中闭门思过,不得踏出府门半步。”
随后,陛下又命人释放李旦,并对他好言安抚。李旦对陛下感恩戴德,表示定当继续为大唐的江山社稷鞠躬尽瘁。经此一役,李旦更加看清了宫廷斗争的残酷与复杂,他深知太平公主虽暂时被打压,但朝中局势依旧暗流涌动。
李旦回到王府后,并未因此次的胜利而放松警惕。他与张柬之、狄光远等亲信日夜商议,探讨如何进一步稳定朝局,防止类似的危机再次发生。李旦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杜绝野心之人妄图颠覆朝纲的行为,必须加强朝廷的军事力量,并整顿吏治,让真正有才能且忠诚的人进入朝堂。
张柬之建议道:“王爷,如今军中将领多有太平公主安插的眼线,我们应逐步替换这些将领,换上对大唐忠心耿耿、德才兼备之人。同时,设立严格的选拔制度,定期考核军中各级官员,确保军队的战斗力与忠诚度。”
李旦点头表示赞同:“此计甚好。吏治方面,也需制定明确的官员考核标准,对于贪污腐败、结党营私之人绝不姑息,严惩不贷。如此方能让朝堂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狄光远接着说道:“王爷,还有一事不容忽视。太平公主虽被削去权力,但她经营多年,党羽众多。这些人很可能会暗中策划报复,我们不可掉以轻心。”
李旦神色凝重:“你说得对,我们要密切关注各方动向,一旦发现太平公主党羽有任何异动,立即采取行动。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绝不能让他们有机会再次扰乱朝纲。”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旦凭借着陛下的信任与支持,开始有条不紊地实施各项改革措施。他在军中大力推行选贤任能的制度,将一批庸碌无为、与太平公主有牵连的将领撤职,提拔了许多年轻有为、忠诚可靠的将领。这些新将领上任后,积极整顿军务,加强军事训练,使得大唐军队的面貌焕然一新,战斗力得到了显着提升。
在吏治方面,李旦与朝中正直的大臣们共同制定了一套详细且严格的官员考核体系。该体系涵盖了官员的政绩、廉洁程度、百姓口碑等多个方面。一旦发现官员有违法乱纪行为,便会按照律法进行严厉惩处。一时间,朝堂风气为之一变,贪污腐败之风得到了有效遏制,官员们纷纷兢兢业业,努力为百姓谋福祉。
然而,太平公主虽被困在府中,却并未就此放弃。她心中充满了怨恨,时刻谋划着如何夺回失去的权力。她暗中联络那些对李旦改革不满的旧臣,以及自己尚在朝中隐藏的党羽,企图寻找机会发动政变,推翻李旦在朝中的势力,重新掌控朝堂。
一日深夜,太平公主府中的密室里,几位心腹党羽秘密相聚。太平公主面色阴沉,低声说道:“李旦小儿,竟敢如此对我。如今他在朝中推行的改革,严重损害了我们的利益。你们说说,该如何是好?”
其中一位党羽咬牙切齿地说道:“公主,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不如趁他们改革尚未完全稳固,联络各方势力,发动政变。只要我们行动迅速,打他们个措手不及,定能夺回权力。”
另一位党羽则有些担忧:“公主,李旦如今在朝中根基渐稳,且对我们防范甚严。贸然发动政变,恐怕胜算不大。我们需从长计议,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太平公主沉思片刻后说道:“你们说得都有道理。发动政变之事,不可操之过急。我们先暗中积蓄力量,等待一个能让李旦放松警惕的时机。在此期间,你们要密切关注朝中动静,一有消息,立刻向我汇报。”
就这样,太平公主在暗中蠢蠢欲动,而李旦这边虽察觉到太平公主党羽可能会有所动作,但却一直未能掌握确切的情报。双方如同两只对峙的猛兽,都在等待着对方露出破绽,一场更大的风暴在大唐的朝堂上空悄然酝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