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第266章 这是赝品(1/2)
高婕继续介绍道,“汝窑釉中含有玛瑙末,这使得烧制出的瓷器釉面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光泽。
似玉非玉而胜玉,柔和且含蓄,如同清晨透过薄雾洒下的阳光,给人以宁静而优雅的美感。
而且汝窑瓷器的开片也别具一格,有的如蝉翼般细密,有的似鱼子纹般精巧,这些开片不仅是瓷器在烧制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纹理,更增添了其艺术价值和观赏趣味。”
高婕的讲解生动形象,让现场观众仿佛亲眼目睹了汝窑瓷器从选料、制坯到烧制的全过程。
大家对这件琮式瓶的兴趣愈发浓厚,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件宝物究竟是真品还是赝品。
高婕恰在此时话锋一转道,“这件宝物既然来到了现场,那么大家最关心的应该就是它的真伪。
那么我们有请现场几位专家,开始对其进行鉴定。”
持宝人缓缓退后,专家席上的四位专家起身,缓缓走到了宝物近前。
张震故意站在了最后,脸上带着令人捉摸不透的神秘微笑。
第一位胖专家上手看过琮式瓶之后,沉吟片刻说道。
“就我初步观察,这釉色呈现出典型的天青色,光泽温润,开片纹路也自然流畅,恰似蝉翼般细密。
从工艺特征来看,瓶身的刻痕手法古朴,符合北宋汝窑时期的制作风格。
而且汝窑瓷器多采用裹足支烧,这瓶底部的芝麻钉痕迹清晰且规整,与已知的汝窑真品特征高度吻合。
依我之见,这件琮式瓶极有可能是北宋汝窑的真品。”
他一边说着,一边轻轻转动手中的琮式瓶,向其他专家和观众展示着关键细节,眼神中满是笃定。
等到胖专家后退,第二位瘦高个专家走上前,拿起琮式瓶,细细打量一番后,眉头微皱,开口反驳道。
“李老师所言虽有道理,但我却不敢苟同。
大家看这瓶身的材质,虽说整体质感不错,可仔细辨别,胎土的细腻程度与真正的北宋汝窑胎土仍存在细微差异。
北宋汝窑胎土含铁量较高,呈香灰色,质地紧密。
而这件器物的胎质在色泽和紧实度上略有偏差。
再者,汝窑瓷器的釉面在放大镜下观察,应呈现出寥若晨星般的气泡分布,可此瓶的气泡排列略显密集。
所以,我认为这件琮式瓶存在仿制嫌疑,并非北宋真品。”
他放下琮式瓶,双手抱胸,目光坚定地看向其他专家,似乎在等待着一场激烈的辩论。
第三位女专家轻轻拿起琮式瓶,先是用手轻轻抚摸着瓶身,随后借助专业工具仔细查看,不紧不慢地说道。
“我觉得二位所言都有一定依据。
这件琮式瓶在釉色、工艺等方面确实有诸多与北宋汝窑真品相似之处,比如那独特的玉质感釉色,还有仿玉琮形制的造型也十分逼真。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也存在一些疑点。
北宋汝窑琮式瓶存世数量稀少,且已知的真品在器型比例和装饰细节上都有相对固定的范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