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 第318章 买救国公债

第318章 买救国公债(1/2)

目录

到了8月13日,淞沪战争正式打响,沪市立即陷入炮火连天当中,这一次租界也不再安全,天空经常有战机掠过,还时不时一颗炸弹投下。

鉴于形势如此,洋人也纷纷开始撤侨,一些妇孺老少纷纷撤出沪市,香港迎来一波‘人口福利’。

德辅道,平安银行大厦。

陈光良通过电话,和沪市平安银行高层夏高翔等人,取得联系。

“嗯后续沪市的物价必然上涨,通货膨胀利害,我建议你们联合新丰纺织、维他奶等关联企业,讨论用‘现金’加‘实物津贴’的方式,实行分级来给所有员工发工资和福利。此举,不仅有利于我们改善我们员工的生活,也有利于抑制沪市通货膨胀的功效。”

简单来说,陈光良在沪有将近6000名员工,接下来会是以‘法币’、‘米、油、煤’等物资组合的方式,来发放工资。

夏高翔在电话里当即说道:“好,我马上组织大家讨论,多谢老板关心大家。”

陈光良回道:“嗯,保证好大家在沪的生活,我才放心。”

挂完电话,陈光良揉一揉大脑。

幸亏,事先平安银行在租界囤积了大量的物资,包括100万法币的大米(未贬值的法币),以及煤炭、盐、、肥皂等日用品。

这样一来,‘陈氏企业’的近6000名员工,接下来将获得薪水+实物津贴的良好福利。6000名员工的背后,又是6000个家庭,这将大大的造福沪市人民,毕竟这6000个家庭也不需要去外面抢购物资,变相的抑制了沪市的通货膨胀。

“老板,您约见太古洋行老板的时间到了!”

一名助理提醒陈光良。

“好,我马上去”

此时,陈光良已经习惯在香港办公,通过这里,遥控掌握着全国的事业。

当然不像后世那么方便,也全靠‘家臣们’的忠心和能力。

不一会,陈光良来到太古洋行总部,见到了施约克。

两家也算不打不相识,之后还合作过一次——陈光良租船给太古洋行,两艘次新船一年时间。

此时施约克感叹的说道:“华夏再次遭受战火,我们太古航运也是损失不菲,倒是听说陈先生提前卖掉航运公司,避免了损失。”

这个人太有前瞻性了。

陈光良马上说道:“那只是个意外,因为交通总长和我不对付,处处针对环球航运,我才卖掉航运资产的。”

施约克一听,倒也没有怀疑,询问道:“陈先生这次来的目的是”

陈光良随即说道:“我在香港还有四艘船,后续想进出沪市租界,运送一些物资。所以,我想让着四艘船挂英国旗,以太古航运的名义经营。”

其实,挂意大利的旗帜最好,但一时间他也找不到合适的。

施约克说道:“那就得必须是英国籍船长,否则根本瞒不过日本人。另外,陈先生也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趁火打劫啊!

“请讲”

施约克眼睛一转,说道:“我知道,招商局撤回一批船到香港,我想他们很难再继续经营下去,希望从他们手中购入一批船,麻烦陈先生当过说客。”

陈光良有些意外,居然是这个事情。

如今招商局的总经理是蔡增基,此次战争一开,招商局的一部分船在长江中上游,一部分船则去堵住镇江等长江狭窄段,以阻挡日本海军进犯;招商局还有不少大船,纷纷来到香港避难,避免被日本人给截获。

幸亏当年陈光良力主将招商局的沿海和远洋的船舶,统统装上无线电波,这一次大量的优质船纷纷收到消息,来到香港避难。

“这个事情,我只能代为传达,毕竟我现在不是招商局的总经理。”

“这是自然”

随后,话题重回陈光良的4艘5000吨船只,悬挂英国旗和太古洋行名义航线的问题。

施约克也是比较惊讶,陈光良居然还有如此航运实力。

以太古航运的名义经营,自然要缴纳一笔费用,不过比起运输物资给抗战区,这点保护费又算不上什么。

第二天,陈光良便和来香港避难的招商局总经理蔡增基,进行会面。

“蔡先生,招商局此次来港避难的船只,一共有多少”

蔡增基是南鲸政府的官员,曾经是铁路局的司长,但面对陈光良这样的‘招商局总经理’前辈,自然也不会摆什么架子。

更何况,如今蔡增基来港避难,似乎没有打算回大陆的想法。

蔡增基如实说道:“四艘3000多吨的次新船、两艘5000吨的次新船,还有四艘3000多吨的新船。陈先生,现在日军已经封锁了华夏沿海,而长江口也被沉船堵塞,这批船只能在香港的港口停留。”

他明白,招商局有现在的发展,全靠陈光良当年的功劳。

他接手招商局时,招商局的债务已经很低,而且还增购了一大批的次新船、新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