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铁路项目管控、欧洲策略运用与联合国诞生之路(1/2)
>>>
“目前,全面负责欧亚铁路建设的团队是mFK对冲基金的秘书处。”在美国财政部的会议室里,杜鲁门神情严肃,目光扫视着在座的各位负责人,缓缓开口介绍此次铁路建设的基本信息。
由于铁路建设项目规模极为庞大,牵涉到众多复杂的环节和巨额的资金投入,因此,总监督团队的角色显得至关重要,其决策和管理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成败。
“mFK对冲基金秘书处,那不是私营企业的秘书处吗?”一位负责人微微皱眉,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忍不住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如果进一步细分mFK对冲基金秘书处的话,是各个基金经理在共同商讨制定运营方案。”杜鲁门耐心地解释道,身体微微前倾,似乎想让大家更清楚地理解其中的运作机制。
“……这就跟构思商业计划差不多。”另一位负责人摸着下巴,思索片刻后说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领悟。
“没错,就是这个意思。”杜鲁门点点头,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赞赏,对这位负责人能够迅速理解表示认可。
为了更好地统筹铁路建设工作,专门从mFK对冲基金秘书处中单独划出负责此次铁路建设统筹的部分,正式命名为铁路建设委员会,并另行调配了一批经验丰富、能力出众的人员。
如今,法国铁道部、俄罗斯铁路建设委员会、德国结算银行铁路事业部等众多下属铁路组织,都必须严格听从mFK对冲基金铁路建设委员会的命令。
该委员会不仅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具备了大股东资格,还牢牢掌控着大部分铁路相关权益,在整个铁路建设领域拥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稍有不慎,它就能像挥舞着一根无形的鞭子,给相关方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剧痛。
“铁路建设委员会要全面负责管理监督吗?但如果由铁路建设委员会来管理监督,人力恐怕远远不够吧。”一位负责人面露担忧之色,语气中带着一丝焦虑,提出了自己的顾虑。
“所以今天召集大家开会。”杜鲁门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神色沉稳,不慌不忙地说道。
经过商议,决定由财政部来填补人力不足的问题。
但这并非意味着要盲目地安排高级公务员,而是要通过巧妙的协作方式,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若财政部与铁路建设委员会能够达成紧密的协作,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那么财政部即便没有股份,也能凭借其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资源,向铁路建设委员会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这非常重要。欧亚铁路建设计划作为美国政府将杜鲁门计划视为核心的项目,其重要性急剧上升。”
杜鲁门强调道,眼神中透露出对该项目的高度重视。
反正美国政府要介入其中,充分利用财政部的资源和能力,无疑是更加明智和有利的选择。
“打算安排财政部情报局负责会计审计工作。财政部情报局对民营企业进行会计审计,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自纠作用。”杜鲁门详细地阐述着自己的计划,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这样可行吗?虽然理论上可行。”一位负责人微微眯起眼睛,脸上露出一丝犹豫,观察着杜鲁门的态度,试图从他的表情中找到答案。
“我可是mFK对冲基金的最大股东兼代表,这怎么会不行。就这么办。”杜鲁门自信满满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坚定。
“我们没问题。”其他负责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对杜鲁门的决策表示认可。
其实,财政部情报局参与其中,当然还有其他重要的理由。
通过向此次铁路建设委员会投入情报人员,就如同在全球铁路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企业中撒下了一张无形的大网,能够广泛安插特工。
借助无数安插的特工,得以在全球核心政府部门和大企业内部巧妙地安插中央情报局(cIA)和财政部情报局的人员。
“只要他们向我们提供情报,我们给予支持作为回报,这是完全值得的。”杜鲁门分析道,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对这一策略的前景充满信心。
在铁路建设方面,对于欧洲机构而言,只要mFK对冲基金秘书处的铁路建设委员会——作为杜鲁门计划顶层的存在——一声令下,他们就必须毫不犹豫地照做。
暂且不说它是最大股东,它还是阻止垃圾债券市场崩溃的最后一道防线,其地位举足轻重,不容小觑。
“这次趁着流动性波动,mFK对冲基金全盘接手了欧洲大陆的垃圾债券市场,这是为了这个做铺垫吗?”一位负责人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的关联,好奇地问道。
“没错。”杜鲁门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微笑,对这位负责人的敏锐洞察力表示赞赏。
“不仅是欧洲大陆的垃圾债券市场,就连‘堕落天使’债券,如今也只能依赖mFK对冲基金强大的资金实力。理所当然,mFK对冲基金的影响力绝对不容小觑。”杜鲁门进一步解释道,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这样一来,通过铁路建设委员会就能进一步对欧洲国家施压了。”一位负责人若有所思地说道,似乎看到了其中蕴含的潜在影响力。
“施压什么的。”杜鲁门摆摆手,脸上露出不以为然的神情,“维持现状就是基本原则,何必自找麻烦,先采取行动呢?”
“啊?”那位负责人露出惊讶的表情,显然对杜鲁门的观点感到意外。
“反正项目发包方是我们美国,欧洲国家若不能抓住欧洲复兴计划的机会崛起,就可能从中等国家沦为发展中国家,所以他们会拼死争取。得让他们先拼命努力。”杜鲁门耐心地解释道,眼神中透露出对局势的清晰判断。
根本没必要催促。反正欧洲国家若不能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就只有死路一条。他们的殖民地现在也蠢蠢欲动,局势对他们来说已经十分严峻,他们肯定不会自找麻烦。得让他们好好表现。如果在欧亚铁路建设项目中,不能让美国和mFK对冲基金满意而被排除在外,那无异于正面遭受前后夹击,必死无疑。
“以法国为例,法国结算银行这样的私营银行,此前就有承担中央银行职责和展现内阁职能的先例,所以没问题。”杜鲁门举例说明,试图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欧洲国家的情况。
“美国民营企业将掌控欧洲大陆,不仅是商业领域,政治领域也是如此。”一位负责人感慨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
“不是掌控。”杜鲁门挥动手中文件,“欧洲大陆国家为了好好表现,会心甘情愿地为美国民营企业效力。”
这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国家主导产业,也是需要国际协作的国际铁路建设工程,几乎是欧洲大陆得以生存的唯一手段。
“但即便如此,也不能把欧亚铁路建设委员会完全交给mFK对冲基金秘书处。”一位负责人提出了新的担忧,眉头紧锁,脸上露出一丝忧虑。
问题在于社会认知。
毕竟树大招风,一个私营企业过度掌控如此重要的国际项目,可能会引起各方的质疑和不满。
“要是民营企业肆意摆弄欧洲国家,这形象可不……太好。”那位负责人补充道,脸上露出无奈的表情。
“那您打算怎么做?”另一位负责人急切地问道,目光紧紧地盯着杜鲁门,期待着他的回答。
“要想表面好看,就得交给国际机构,但目前并不存在一个能将全世界整合在一起的国际机构。所以我拜托了罗斯福总统。”杜鲁门缓缓说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深思熟虑。
一个用于国际协作的国际机构,虽然打着通过各种理事会控制全球国际关系、推进全球性项目的旗号,看似是人类联合组织,但实际上是以美国为“总统”的世界政府。
如此一来,联合国(UN)就是欧亚铁路建设委员会最合适的依托。毕竟它早就和美国的统治机构没什么两样了。
“为了顺利推行美国的国际外交,必须成立联合国(UN)。而要维持这个联合国,就需要有支撑它的框架。联合国需要有实际用处。”杜鲁门强调道,眼神中透露出对成立联合国的坚定决心。
没有实际用处的国际机构,只会有名无实。
为了避免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的覆辙,它必须马上有能发挥作用的地方。
也就是那种能让人趋之若鹜、利益相关的用处。
“马上能发挥的用处……是杜鲁门计划啊。”一位负责人恍然大悟,兴奋地说道。
“准确地说,是杜鲁门计划中最关键的国际贸易网络和金融网络。”杜鲁门纠正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严谨。
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清算银行(bIS),只要能设立这两个机构,作为联合国(UN)的框架,那是绰绰有余。
兼具常任理事国差别制度和强制力,其存在意义满满。
“每天各国的外交官和高级官员们来来往往,它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机构了。”杜鲁门憧憬地说道,脸上露出一丝期待的神情。
我们不需要徒有其名的机构。
“要成立联合国(UN),只需把杜鲁门计划所需的国家整合在一起,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召集四个战胜国。”杜鲁门解释道,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这四个国家能掌控全世界啊。”一位负责人感慨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惊叹。
目前的架构中美国掌控全局。就算只拉拢另外几个国家,联合国也能顺利成立。
“很简单吧?”杜鲁门微微一笑,脸上露出自信的神情。
美国就这样确立统治世界的秩序。
>>>战争期间
“法国政府是法国结算银行的傀儡。”
在大战期间,现任德尔卡塞内阁无法摆脱法国结算银行的控制,没有他们,战争都无法进行,因此法国内阁的主要职位现在都由结算银行出身的人占据。
既然法国结算银行的董事会已经和国家内阁会议没什么两样,也就没必要再征求他们的意见了。
“我是最大股东,他们必须百分百听从我们的意见。”
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都是我们这边的人,根本无需劝说或施压。
只要击个掌,美国方面的提议就能一路绿灯通过。
“已经确定了一票,德尔卡塞总理是肯定站在我们这边。”
“至少在灵活性方面没问题。”
但其他国家也差不多。
俄罗斯为了与杜鲁门达成战略联姻,很大概率会跟随我们,罗曼诺夫王朝也打算尽可能配合美国。
谢尔盖·维特总理也没有明显与杜鲁门作对的意思。
反而,他似乎对俄罗斯的未来寄希望于杜鲁门。
英国呢?
如今在欧洲大陆的三个战胜国中,它是最落后的。
罗伯特内阁有着强烈的亲美倾向,但既没有法国那般的狂热,也没有俄罗斯那样的保障手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