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小楼一夜听春雨(1/2)
“好诗!果然不出我所料,这隐者同样也是擅长即兴创作。”
“上次的《忆江南》和《青玉案》可以说是他提前构思,但这次确实是实打实的即兴而作了。”
“短短四句,就把春晨绚丽的图景生动描绘出来,无比贴切镜头中的宅园之景!”
“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手法,而是通过春天的早晨瞬间的听觉感受和对于夜雨的联想,捕捉住了典型的春天气息。”点评人王老师很快就开口赞赏道。
“首句破题,写出了春睡的香甜,接着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表现春晓充满活力的景象。”
“第三句联想昨夜风雨,最后一句视角再回到眼前,从喜春到惜春,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深得自然意趣,这是一首难得的五言绝句!”
点评人李老师也是紧跟其后迫不及待啧啧称赞之。
此时画面镜头一转,视角慢慢拉远,又往地面墙角推移。
细雨渐渐停了,古道地面的青石板块被小水滩分割得错落有致。
边上的青苔茸铺上了一层霜白细珠。
前方客栈酒楼马头墙下的酒旗从变得淡薄的水雾中显出,。
深幽的小巷里有人在卖杏花。
俨然一幅唯美生动的水墨江南图。
“真的好美,这就是我魂牵梦绕的烟雨江南打开方式啊。”
“此景拍摄之时,大概正是早上另一边苏天骄作出那首神作之词《定风波》的时刻。”
“没错正是,我现在很是期待,不知那位隐者是否也能就此即兴一首?”
“此情此景,应当有诗!”
“+1。”
“+1。”
“……”
全网直播间飘过一堆+1的弹幕。
另一边,看着直播间此景画面的苏隐,前世陆游那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诗在心中油然而现。
此情此景,当以它最为贴切不过了!
于是,他不假思索的在编辑栏输入:《临安春雨初霁》。
……
公示屏上,在所有人望眼欲穿的期盼目光下,终于有了动静。
【《临安春雨初霁》,隐者】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首诗,实乃佳作啊!”
“隐者竟如那苏天骄一般大才,可随意以古人生平为代入,化作诗意。”
在直播间沉寂数秒后,节目点评人李老师率先激动开口。
“这首七言律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厌倦官场,不愿入京,即使被召入京,也不肯趋炎附势的古人生平。”
“南宋京城正是如今的临安,这位古人应当就是南宋时期的人物了。”王老师也是当即接过话头,滔滔不绝。
弹幕也是纷纷涌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