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酒话供销情 > 第76章 家乡有一块天地

第76章 家乡有一块天地(2/2)

目录

赵丽华看着老吕,眼泪流了下来,她点了点头,说:“你答应我,要来看我。”

老吕说:“我答应你。”

赵丽华这才不再挣扎,跟着丈夫和儿子走了。

老吕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里有些失落。他回到家里,看着空荡荡的屋子,心里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从那以后,老吕一直惦记着赵丽华。他想去看看她,可又不知道她住在哪里。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老吕也渐渐地淡忘了这件事情。

直到九十年代有一天,老吕去镇上赶集,在集市上,他突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他仔细一看,原来是赵丽华。

赵丽华也看见了老吕,她一下子跑过来,抓住老吕的胳膊,说:“你可算来了,我等你好久了。”

老吕看着赵丽华,发现她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脸上也有了笑容。

老吕问:“你咋在这儿?你家里人呢?”

赵丽华说:“我和他们和好了。他们对我挺好的。我今天来赶集,没想到能遇见你。”

老吕听了,心里很高兴,他说:“那就好,那就好。”

两人聊了一会儿,赵丽华的丈夫和儿子也找来了。他们看见老吕,都很感激,拉着老吕非要请他去家里吃饭。

老吕推辞不过,只好跟着他们去了。在赵丽华家里,老吕受到了热情的款待。赵丽华的丈夫不停地向老吕道歉,说自己以前不懂事,不该打老婆。赵丽华也在一旁说,现在他们一家人过得很幸福,让老吕放心。

吃完饭,老吕要走了。赵丽华一家人把他送到村口,赵丽华拉着老吕的手,说:“你以后要是有空,就来家里坐坐。我们一家人都欢迎你。”

老吕点了点头,说:“我会的。”

老吕转身走了,他的心里充满了温暖。他知道,赵丽华重新获得了自己的幸福,这就足够了。

许秉公包产到户后回了关里,黑龙江女人看不上他,不知后续结果。老吕仍旧留下来,他经插队蹲点的小杨介绍去了宝东当厨师。虽说年纪大了些,但是老实肯干,竟然再次走上正桃花运,说上了年轻的媳妇,还给他生了一个女儿。

老吕老来得女,欢喜得不行,整天把女儿抱在怀里。孩子满月那天,小杨赶来贺喜。

“老吕,恭喜啊!这闺女长得可真俊,跟你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小杨一进门,就笑着打趣。

老吕咧着嘴,露出一口被烟熏得发黄的牙齿,嘿嘿笑着说:“可拉倒吧,我这老模样,能跟这小宝贝比?她呀,像她妈,水灵着呢。”

媳妇在一旁娇嗔道:“就会贫嘴,也不招呼客人坐下。小杨,快坐,一路上累坏了吧?”

“不累不累,嫂子,你太客气了。”小杨边说边坐下,眼睛打量着屋子里简单却温馨的布置。

老吕给小杨倒了杯茶,热气腾腾的茶香瞬间弥漫开来。“小杨啊,多亏了你,要不是你介绍我去宝东来当厨师,我哪能有今天这好日子。”

小杨摆了摆手,“老吕,你可别这么说。你自己有手艺,又踏实肯干,走到哪儿都能过上好日子。再说了,这也是你应得的。”

老吕叹了口气,感慨道:“想想刚到这儿的时候,两眼一抹黑,啥都难。那时候,就想着能有口饭吃就行,哪敢想还能成家生孩子。”

“是啊,那些年不容易。”小杨喝了口茶,接着说,“不过现在好了,政策也放开了,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老吕,你对以后有啥打算?”

老吕挠了挠头,“打算?我就想着把这厨师干好,多挣点钱,供闺女上学。以后啊,让她别像咱一样吃苦。”

媳妇抱着孩子走过来,坐在老吕身边,“我也盼着闺女能有出息,将来能走出去,到关内的世界看看。”

小杨看着他们一家三口,眼中满是欣慰,“肯定行!你们这么用心,孩子将来指定错不了。对了,老吕,宝东这边生意咋样?”

“还行,附近的人都爱来吃我做的菜。”老吕一提到自己的手艺,脸上就洋溢着自豪,“我就想着,把每道菜都做好,不辜负人家来吃一顿。”

“那就好。”小杨说,“不过你也别太累着自己,身体要紧。”

老吕拍了拍胸脯,“放心吧,我身子骨硬朗着呢。现在有了这小家,干啥都有劲儿。”

这时,孩子突然哭了起来,媳妇连忙哄着。老吕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你看,这孩子,净捣乱。”

小杨笑着说:“这有啥,孩子哭很正常。以后啊,有的是热闹呢。等孩子再大点儿,就更有意思了。”

老吕看着媳妇哄孩子的样子,眼神里满是温柔,“是啊,我现在就盼着她能快点长大,叫我一声爸。”

媳妇白了他一眼,“瞧你这点出息,孩子才多大啊。不过说真的,老吕,咱以后可得给孩子创造好条件。”

“那肯定的!”老吕坚定地说,“我就是砸锅卖铁,也得让她读书。”

小杨看着这对夫妻,心中感慨万千。曾经那个落魄的老吕,如今已经有了自己的幸福生活。生活虽然平凡,但充满了希望。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小杨起身告辞。老吕和媳妇把他送到门口,再三叮嘱他路上小心。

“小杨,有空常来啊!”老吕喊道。

“一定一定,你们也照顾好自己和孩子。”小杨挥了挥手,消失在夜色中。

老吕回到屋里,看着床上熟睡的女儿,轻轻摸了摸她的脸。媳妇靠在他身边,轻声说:“咱们以后可得好好过日子。”

老吕点了点头,“嗯,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窗外,月光如水,洒在这个宁静的县城小院子。老吕知道,他的生活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难倒他们。

玉珍她家搬到宝东县城后,我听说了自强前屯西头的刘星火学会算卦了。

我:“哎,你听说了吗?前屯二队刘队长的弟弟刘星火,跑去宝东混了,还混得有模有样。真没想到他能干上抽贴算卦这行。”

纪万林:“可不是嘛,以前只当洪吉平是因为眼睛看不见,干这个混口饭吃。你身体不好,做这个补贴家用也能理解。但刘星火,他怎么就突然学起这个了呢?”

我:“我也纳闷呢,所以特意跑宝东山去拜访他,想看看他到底啥水平。去的时候,他正给一个黑河来的人算卦呢,那人问开茶馆咋样。”

纪万林:“那他算得准不准啊?”

我:“嘿,还真别说,他起卦的手法挺专业,不是那种信口胡诌的。说的一些事儿,还真能说到点子上。”

纪万林:“哟,看来他还真有两把刷子。不过这摆卦摊儿,城管能让吗?”

我:“他说城管一开始不让摆。后来啊,他给城管负责人免费算了一卦,而且算得特准,人家这才勉强同意他摆。”

纪万林:“哈哈,这刘卦仙儿还挺有办法。不过这毕竟不是啥正规买卖,保不准哪天又有变数。”

我:“你还真说着了。后来我再去的时候,他那卦摊儿都被取缔了。”

纪万林:“唉,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儿。这街头算卦,总归是不太符合规定。那刘卦仙儿后来呢,没再想办法摆了?”

我:“没见着他再摆了,也不知道他现在干啥营生呢。不过就他那算卦的本事,要是换个正规的渠道,说不定还真能发展发展。”

纪万林:“正规渠道?这算卦还能有正规渠道?”

我:“现在网上不就有很多所谓的命理师嘛,通过网络平台给人算卦、看运势。刘卦仙儿要是懂点网络,说不定也能试试。”

纪万林:“他哪懂那些啊,他一个老庄稼人,摆弄摆弄土地还行,让他弄网络,太难为他了。”

我:“也是,不过时代在变,他要是还想干这行,迟早得跟上时代。就这么放弃了,怪可惜的。”

纪万林:“说不定他也在琢磨呢。对了,你去的时候,和他聊了些啥啊?除了算卦的事儿。”

我:“就随便唠唠家常呗。他说干这行也不容易,每天来问卦的人形形色色,啥问题都有。有的人就是图个乐子,有的人是真遇到难题了,来找他寻个方向。”

纪万林:“那他给人指点迷津,真能帮上忙吗?”

我:“我看啊,更多的是给人心理上的安慰吧。不过有时候,人就是需要这么一点心理安慰,有个盼头。”

纪万林:“倒也是。那你觉得,他以后还会重操旧业吗?”

我:“这可说不准。要是他能找到合法合规又适合他的方式,说不定还会干。要是找不到,可能就彻底放弃,另谋出路了。”

纪万林:“不管他干啥,希望他能顺顺利利的吧。毕竟大家都是老熟人了。”

我:“是啊,也不知道下次再见到他,会是啥时候,又会是啥情景。”

头一次去见刘星火是跟蔡二去的。蔡二,蔡德财的儿子,小时候他家院子里有个柴禾垛,十几年了都没人敢去动。据说那柴禾垛里住着众多的黄大仙,平日里,蔡家老小对这柴禾垛都恭恭敬敬的。蔡二在他们哥几个当中,是最孝顺听话的,他爹给他找了个残疾女孩儿,他连一句反抗的话都没有。说起来,那女孩儿家庭条件还不错,人长得也漂亮,性格更是和顺。

蔡二早些年收大豆,他大舅子在铁路部门工作,靠着这层关系,大舅子给他提供运输上的便利,蔡二也挣了些钱。后来,他又当起了经理,帮着大舅子卖化肥。可等我遇到他的时候,他就只剩下卖彩票这营生了。不过,凭借着他的人脉和手段,办个低保对他来说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那天,我们到了刘星火那儿,他倒是热情,主动要给我俩抽签算卦。我抽完签,刘星火瞧了瞧,没说太多。轮到蔡二的时候,刘星火眉头皱了起来,一番解说之后,很明显,蔡二的运气不佳。看这卦象,他往后是该放下些执念了。

蔡二听完,脸上没什么特别的表情,只是静静地坐着。我知道,他心里肯定在想很多事儿。这些年,他起起落落,从有点小钱的小老板,到如今靠卖彩票和低保维持生活,心里的落差肯定不小。

从刘星火那儿出来后,我们走在一条小路上。路两旁是些参差不齐的矮房子,偶尔有几只鸡在路边觅食,扑腾着翅膀,扬起一阵尘土。蔡二突然开口说:“你说,这命是不是真的就定好了?”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

走着走着,蔡二又说起他以前收大豆、卖化肥的事儿,语气里带着些怀念,也有几分感慨。他说那时候忙忙碌碌的,虽然辛苦,但是心里有奔头,不像现在,日子过得浑浑噩噩。我听着他说,想起以前大家都年轻,对未来充满希望,谁能想到后来各自的生活会变成这样。

我们路过一个小池塘,水面上漂浮着一些枯黄的荷叶,荷叶,望着池塘说:“也许刘星火说得对,是该放下了。以前总想着再赚大钱,再出人头地,现在看来,那些好像都没那么重要了。”

我看着他,点了点头。其实,我也明白,我们都不再是年少轻狂的时候了,生活的种种经历让我们不得不学会接受和放下。那天之后,蔡二好像真的变了一些,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抱怨生活的不如意,而是踏踏实实地经营着他的彩票店,偶尔也会和我一起聊聊天,回忆回忆过去,聊聊那些已经远去的人和事儿。

蔡二坐在院子里那把椅子,望着天边被夕阳染得通红的云彩,重重地叹了口气。屋里的电视机里正播着新闻,说的是农民工进城打工,不少人都发家致富了,可这些消息却像针一样扎在蔡二的心上。

三十年多前,蔡二还是个年轻小伙,家里并不算穷,到了该成家的年纪,媒人给他介绍了宝东县里的林霞。林霞腿有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可她家里条件不错。

蔡二心里纠结了好些日子,最终还是答应了这门亲事。在那个年代,听老人话,改善生活条件成了他选择林霞的主要原因。结婚那天,蔡二看着林霞脸上羞涩又幸福的笑容,心里也反而有过一丝愧疚,但很快被对新生活的期待给压了下去。

婚后的日子,蔡二在林霞家的帮衬下,日子确实比以前好过了些。不用再为生活发愁,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蔡二心里的不甘却越来越深。他看着村里那些身强力壮的男人,纷纷外出打工,过年回来时都衣着光鲜,还带回来大把的钞票,心里就像被猫抓一样难受。

林霞看出了蔡二的心思,有一天小心翼翼地对他说:“要不你也出去打工吧,我在家能照顾好自己。”蔡二看着林,想到她行动不便,一个人在家实在放心不下,只能无奈地摇摇头。

这些年,村子越来越破败,可村里的人变化翻天覆地,当年那些出去打工的农民,有的在城里买了房,接了全家过去;有的回乡创业,办起了工厂。蔡二每次看到他们,心里都五味杂陈。要是当初自己没因为林霞家的条件而娶她,现在和一个健康的妻子一起出去打拼,说不定命运就完全不一样了。

一天,同村的孙乐回来探亲。孙乐当年出去的时候和蔡二一样年龄,可现在已经是一家小建筑公司的老板。孙乐来找蔡二叙旧,看着蔡二感慨地说:“蔡二啊,要是你当年也出去闯闯,凭你的力气和头脑,肯定也能混出个样儿来。”蔡二苦笑着,不知该如何作答。

夜深了,蔡二躺在床上,身旁的林霞已经熟睡,发出均匀的呼吸声。月光透过窗户洒在阿珍的脸上,蔡二看着她,心里满是复杂的情绪。这些年,林霞虽然腿脚不便,可一直尽心尽力操持着这个家,对他也是温柔体贴。他知道自己不该抱怨,可命运的岔路口一旦走过,那些错过的可能性却总是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

日子还在一天天过着,蔡二依旧守着这块天地和林霞。只是偶尔在农闲的时候,他还是会坐在院子里的椅子上,望着远方,想着如果当年自己没有因为家庭条件而选择这门亲事,如今的生活会是怎样一番景象。但生活没有如果,那些未选择的路,只能永远地成为他心中的遗憾。

其实最让蔡二闹心的是儿子的亲事,三十来岁了还没个对象。当年自己忙不过来,妻子又行动不便,孩子的成长受到了影响。这孩子怎么看着也没有老一辈的打拼精神,竟然选择躺平了,出人头地就不能指望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