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重燃的希望(1/2)
王正军听了,赞许地点了点头:“这办法不错,既体现了大家的自愿,又给了大家一个盼头。不过,要是乡政府或者村委会一直都没有钱呢?你怎么办?”
楚君沉稳地说道:“依照我们现在三个村这种工作模式和趋势,我想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如果真的是您说的那种情况出现,那就只能说明我们辜负了村民们的信任和期望,我们这些党员干部工作做得不到位、不称职。我们是国家公职人员,拿着国家给的工资,肩负着带领老百姓奔小康、过好日子的使命。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我们还有什么脸面面对村民?”
他停顿了一下,脸上阴云密布:“不过,现实情况确实非常严峻。前期我们已经拆借了15万资金,刚刚花完。昨天,县交通局又给我们打款12万元补助款,估计也只能撑半个月。乡政府也正在积极想办法,昨天刚召开了企业家座谈会,已经募集了16.8万元。现在前期施工费用应该没有问题。但后期资金还是要全靠县财政。乡长已经跟县政府办公室联系过了,县长外出一个星期,要到下星期才回来。我们计划说服县长到施工现场看看,让他亲身感受一下,争取后续的财政资金支持。”
楚君长长叹口气,说:“我们现在是用当地村民常说的一句话:比着屁股做裤子,不敢浪费一丝一毫的布料。工地上的工具都是在修理后再使用。”
王正军肯定了楚君的做法。他说:“节约搞生产,这是对的。哎,上次你曾经跟我提起过,说是准备在村里搞蔬菜大棚,现在情况怎么样?”
提到蔬菜大棚,楚君的语气中满是自豪。他如数家珍般地说:“是的,大棚建设工作已经圆满收尾了。如今,山口村等三个村一共种植了120亩蔬菜大棚,这些土地原本都是撂荒地。蔬菜马上就要成熟上市了。虽说现在是夏季,菜价不会太高,收入增长不会太明显,但至少改变了村民们吃菜要从外面购买的局面。而且到了冬天,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那时候,蔬菜价格会翻倍上涨,村民们的收入也会跟着翻倍增加。我已经和三个村的村干部打过招呼了,村民手里有了钱,第一件事就是把以前年度拖欠的农业税、提留、统筹、银行贷款全部清掉,由村干部包组包户监督检查。”
王正军点了点头,说道:“吃水不忘挖井人。你们的做法虽然有些‘一刀切’,显得简单粗暴,但各村有各村的实际情况,只要农民没有怨言,那就是好政策。”
楚君接着说道:“王叔,您长期从事政策研究,肯定清楚,过去这些年,中央在农业税、提留、统筹这些费用上已经减免了很多。村民们手里没钱,交不上这些费用,这是现实情况,您肯定也看到了。但您可能没注意到的是,现在部分村民惰性很强,手里有了钱也不愿意交,他们单纯地认为那是国家的钱,便宜不占白不占,法律意识也很淡薄。而且村民之间相互观望,只要有一个不交税费,其他人也会纷纷效仿。我在基层待了半年,也渐渐明白了,跟村民打交道,既要讲政策,又要讲策略。如果没有村干部的强制措施,这些钱说不定就被村民拿去买了摩托车、小四轮,或者用于买地盖房子了。有时候,我们鼓励村干部采取一些强硬手段,也是无奈之举,现实情况逼得我们不得不这样。这次蔬菜大棚项目,是我们村集体经济转型的一次重要尝试。增加村民收入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大家看到勤劳致富的成果,从而改变他们的观念。”
王正军点头,赞许道:“小楚,你这个想法太好了,既脚踏实地又富有前瞻性。蔬菜大棚项目确实很有潜力,只要管理科学、运营得当,收益肯定相当可观。不过,项目能不能成功,销售渠道和市场前景也很关键。咱们县现在的销售渠道和市场前景怎么样?”
楚君不禁心生敬佩,由衷地说道:“王叔,是这样的。我们最近成立了一家农业绿色公司,采用‘农户+公司’的合作模式。公司负责统一对外洽谈业务,这样既能保证销售渠道的稳定,又能有效避免恶性竞争。目前,我们已经和附近一家大型国有钢铁厂达成了合作意向。这是一家拥有八千名员工的国营大厂,他们答应优先采购我们的蔬菜。这片大山里有五六十家企业,现在我们担心的并不是销售问题,而是产量。如何扩大生产规模,成了我们下一步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我们计划在全乡推广蔬菜大棚种植,但目前资金有限,村民们也有一定的观望心理。不过,只要这三个村的蔬菜购销旺盛,村民手里有了钱,差距就会在巴扎赶集的时间显现出来。有钱的村民会去吃饭、购物,而没钱的村民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到时候,不用乡村干部多做思想工作,他们自己就会主动找乡政府,要求得到政策支持。”
王正军听了,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你们考虑得很周全,思路是对的。这种模式既能带动村民致富,又能保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很好!”
楚君望着远处的工地,脸上露出无奈,语气中也带着几分感慨:“王叔,其实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资金。这条山路的工期是13个月,现在已经7月了,到了10月初就得停工,大雪会把山路封死。我们争取要在两年内完成这条路。蔬菜大棚同样面临资金的困扰。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山路很快就能修通,山里的煤炭、铁矿石、水泥、砂石料、砖、蔬菜就能畅通无阻地运出去。村民手里有了钱,乡政府、村委会才会有收入,这样我们才能更快地把蔬菜大棚推广到全乡,让更多的村民受益。这工作是一环扣着一环,困难确实很大。”
王正军轻轻叹了一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遗憾:“可惜我不是什么大领导,很多事我说了也不一定管用。我在塔尔州有个党校的老同学,他现在在塔尔州州政府工作,好像是某个科室的科长。我可以托他走走关系,找一下你们县的主要领导,看看县财政能不能给你们拨一点钱。毕竟,修路是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
听到王正军这么说,楚君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王叔,如果是那样的话,那可真是太好了!要是您能出面争取到修路资金,对我们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不管这件事能不能成,我这里都先谢谢您了!”
然而,楚君此时心里却在犯嘀咕:如果只是委托一个州政府的科长出面,县委、县政府未必会买账。但眼下,他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把这当作最后的希望,死马当成活马医了。他的心里既有些忐忑不安,又充满了期待。
王正军抬手看了看表,说:“小楚,这里的情况我已经看得差不多了,那我们回去吧,我那边还有点事情要办。”
楚君挽留王正军吃饭,但是被婉拒了。两人便掉头走下山,很快回到了指挥部。皮卡车停在门口,齐博却不见踪影。楚君拿出备用车钥匙,开着皮卡车,送王正军离开了施工现场。
车很快就到了216国道路口。在路口的停车场,停着一辆宽大而气派的黑色高档“丰田”巡洋舰。王正军刚从皮卡车上下来,从“丰田”车驾驶室里就下来两个年轻人。一个年轻人小跑着来到王正军跟前,另一个年轻人则站在车门口等候。王正军刚走到后排,守在车门的年轻人迅速打开后排车门。王正军上车后,年轻人轻轻关上车门,然后回到驾驶室,而迎接王正军的那个年轻人则坐到了前排副驾驶的位置。
王正军坐定后,打开后排车窗,笑着对楚君说:“小楚乡长,今天麻烦你带我看了这么多地方,听你讲了这么多事情,让我了解了很多基层的情况,谢谢你!”
楚君有些不好意思,脸上微微泛红,说道:“王叔叔,您大老远跑来看我,我竟然连一顿饭都没请您吃,这样对待远方来的客人,我真是太失礼了!”
王正军淡然一笑,语气平和地说:“吃饭是小事,你们修路才是真正的干大事。小楚乡长,希望你保持现有的工作作风,继续努力,不要辜负村民们的期望。”
楚君郑重地点了点头,语气坚定地说:“王叔叔,您放心,我一定会的。”
王正军关切地说:“我的电话号码早就给过你了,不过你一次都没打过。以后有什么事就给我打电话吧。你不用客气,大忙可能帮不上,但提建议、出主意还是可以的。”
楚君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羞涩地说:“王叔叔,其实我一直想给您打电话,但又怕打扰您。您平时那么忙,我怕给您添麻烦。”
王正军摆摆手,亲切地说:“傻孩子,你这是什么话?你给我打电话,说明你心里有我,我会很高兴的。其实,我很想了解你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