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士燮的家底(2/2)
士燮真正的班底,他敢于拿下琼州,甚至想要北上的底气所在,是剩下的十个人。
五个文臣,分别是阮宏、李贤、陈焕、吴景、赵铭;五个武将分别是黎猛、林勇、何强、黄英、冯威。
阮宏出身交趾当地名门望族,自幼研习经史子集,对本地风土人情了如指掌,擅长处理民族关系。阮宏凭借其对各部落习俗、语言的精通,频繁穿梭于汉人与越族部落之间,化解诸多矛盾冲突,促进了民族融合,稳固了士燮在交趾的统治根基,为当地的长治久安出谋划策。
李贤是从中原避难而来的儒士,满腹经纶,尤其对律法研究颇深。他在交趾设立学堂,传播中原文化与律法知识,协助士燮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法规政令,使得交趾地区在治理上有章可循,社会秩序井然,极大提升了士燮政权在百姓心中的威望。
陈焕精通天文历法与水利工程,是交趾本土培养出的人才。他根据交趾的气候特点和地形条件,主持修建了众多水利设施,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促进了农业发展。同时,他对天文现象的研究成果,也为士燮的军事行动和航海贸易提供了重要参考。
吴景能言善辩,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这人刘平甚至还见过他一面。当初关羽南征的时候,吴景专门跑了一趟成都,试探刘备军是否会攻打交州。言辞之间很是犀利,刘平对他极为欣赏。
赵铭,这人是成都二次开科的时候落榜的考生。当时吏部有延请他出仕,但是他决心要考中,就没有答应。后来游历到交州的时候,被士燮赏识,征辟为官。
他擅长财务管理,对交趾的商业贸易、税收等经济事务有深入研究。而且他在成都待了很久,耳濡目染之下对经济发展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整顿交趾的商业秩序,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使交趾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士燮政权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保障了各项事务的顺利开展。
武将方面也是可圈可点。
黎猛乃是交趾本地的部落首领,武艺高强,熟悉当地山川地形。黎猛从自己部落当中抽调精锐,组织了一支五千人的精锐部队。在士燮镇压当地少数民族、剿灭盗匪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而黎猛本人也堪称交趾第一猛将,武艺非凡。
林勇原是中原的流亡武将,作战经验丰富,擅长排兵布阵。说是流亡武将,具体说就是他是陶谦的人,只不过只当过校尉。后来陶谦兵败之后,林勇一路往南本想解甲归田的。
他来到交趾后,被士壹看重,拉入了军中。之后屡立战功,升了上来。为士燮训练军队,将中原先进的军事训练方法和战术理念引入交趾,使士燮的军队战斗力得到显着提升。
何强是出身交趾的水师将领,对南海海域极为熟悉。交趾水师就在他的手上,之前士燮攻打琼州的时候,就是何强为主操办的。他的情况跟甘宁很像,都是地方豪强出身,年轻的时候是个混不吝,当过一段时间的水贼。
后来被士武感化,加入了士燮麾下。
黄英则是荆州人士,这人擅长长途奔袭,性格刚猛果敢,武艺娴熟。他麾下也是士燮军中最为善战的一支部队,清一色的轻步兵,一手持刀,一手圆盾。这些士卒跟黄英一样,擅长本息,悍不畏死。
冯威则是从底层一步一步升上来的,武艺娴熟,如今是士燮的亲卫统领。
此时这些人都在议事厅内。士壹的问题,也是他们的问题。所有人都在等着士燮做决定。
袁徽等人其实是不想让士燮参与到中原乱战的,因为他们都觉得士燮没必要掺和,只要等着中原决出胜负,他们直接归降即可。
但是年轻人,尤其是阮宏等十人可不这么想。他们希望能够参与到中原逐鹿当中去。
“汉王麾下悍勇,荆州又有关云长坐镇,吾等若是北上,就算侥幸拿下城池,又如何抵挡汉王怒火?关羽兵锋?”士燮还是有些犹豫的。
前些日子,朝廷和孙坚都派人过来了。两家的要求都是一样的,让他北上,攻伐关羽。孙坚的话,士燮没当回事,但是朝廷派人过来,那就不一样了。
不论是名义上,还是士燮自己,都一直标榜着交州是大汉领土,他士燮是大汉交州牧。
黎猛听到士燮的话,开口说道:“关羽又如何?不打过一场,谁知道他什么水平?”
其他人都有些意动,这个时候林勇开口说道:“关羽的确是当世名将,吾等还是要小心一些比较好。”
跟其他人只是听说不一样,林勇是真的见识过关羽有多猛的。见众人意动,他实在是忍不住了,脑子不好使吧才想着北上跟关羽碰一碰。
且不说关羽多猛了,特么的现在汉王有多强哥几个是都看不见吗?与其北上,不如老老实实在交州等着被收编。到时候还能落得个下半生的富贵。
真要北上攻打荆州了,下半生还有没有都不好说了。
“小心什么,就算关羽再强,他还在荆州北部呢。要我说,咱们就先拿下荆南四郡!到时候就算他关羽来了也不怕,据城而守还能守不住?”黎猛继续说道。
“再说了,汉王虽然强势,但已经是众矢之的,他们尚且自顾不暇,吾等为何不火中取栗?”
黎猛说话一套一套的,不像是之前那个莽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