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甲胄改良(2/2)
赵林讪笑道:“丈人待我如同亲子,林岂能不知?适才乃相戏耳。”
言罢,见叔父赵云面色不善,便正色道:“主公,如今元直先生深谙水车锻造之法,何不以库中甲胄为料,重新锻造坚甲?”
刘备言道:“春耕在即,农具不足,若要打造甲胄兵器,岂不是耽误了春耕。”
赵林思忖一番,言道:“林在江东时,偶得一耕具,可使田耕之事,事半而功倍,若有此物,可否空出水车锻造兵甲?”
刘备闻言,奇曰:“何等耕具?”
赵林推托说不明白,待回江陵画于绢布之上,方能言说明白。
刘备闻言,思忖片刻,言道:“若果真如柏轩所言,能叫百姓耕作事半功倍,水车便依你所言,锻打兵甲。”
赵林闻言大喜,见队伍行进缓慢,哪里等的及,连忙拱手告罪,叫亲卫四散聚拢麾下骑营,纵马向江陵城赶去。
东汉甲胄常见的按普及程度分类为三种。
最普及的为绝大部分普通士卒穿戴的皮甲,多用较为坚韧的兽皮经过鞣制、裁剪,将加工好的皮片编缀起来制成甲胄,主要防护穿刺,切割,若有力大之人,尽全力劈砍,也能透甲。
高一档的是一般武将穿戴的铁札甲和两档铠。铁札甲一般采用金属片钻出小孔,以细绳、皮带或者高级点的特制的金属丝层层堆叠组合。
两档铠则是前胸和后背用整片铁板锻造,对胸、背等重要部位的防护更强,同时肩部和腰部能更灵活的活动,不会过多限制身体的动作。
这两种铠甲相比皮甲能更好的防御穿刺和劈砍,一般弓箭、长矛、刀剑很难破甲,不过若是骑兵借助马力冲刺,还是有可能穿透的。
最高档的就是重金打造的专属铠甲。如赵林讹诈曹操得来的环锁内甲,以及一方诸侯才穿的起的精贵甲胄。
比如曹操曾赐给曹植的黑光铠、明光铠等等。
这一档次的铠甲防护性可以说是同时期全球最强,没有之一。
赵林得到曹操的环锁内甲时,便试穿过全套甲胄。
内着寝衣,第二层中衣,第三层环锁内甲,第四层札甲,全甲约近四十公斤。
如果将札甲换成明光铠一类的重甲,重量直逼五十公斤。
虽然如此重量难免降低灵活性,但是在战场中,这样的防护几乎可以称为人形坦克,除非力竭,或者被数人按倒在地,否则轻易不会阵亡。
赵林着急回江陵,就是为了将脑海中唯一记得住的“曲辕犁”画出来,尽早说服刘备用水车锻造铁片。
以江陵府库中储存的武备,加上附近铁矿也重新开始开采,江边水车工坊便能够持续不断的生产两档铠。
要知道,两档铠的防护性是比一般札甲要强不少的。
而整块铁板用人工锻造太过耗时,甚至比札甲先造铁片再钻孔组合更加麻烦。
而有了水车工坊,借助巨力锻打,可以极大的降低两档铠的制造周期。
赵林:造什么农具!有这功夫去锻打铁板,咱刘备军拉起一支万人两档铠的甲士,还种什么粮食?敌人会帮我们种的,明白吗?刘大耳?
当然,这只是赵林的幻想。
骑营还是慢了些,赵林索幸只带十余亲卫脱离马队,极速奔回江陵。
风驰电掣的进城,也不进赵府,直接去了太守府大殿,叫下人搬来笔墨绢布,便七扭八拐的画出曲辕犁的样式。
算算时间,估摸刘备大队还需要两个时辰才能赶回,又叫亲兵去寻来木匠,照着赵林画的图形,先做出一个样品。
及刘备安顿好大军,入城归来之时,赵林已经带着两个老农,三个木匠,一个铁匠在太守府大门等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