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莫非要与我为敌?(2/2)
时敌军营寨只余数百人留守,见赵林领兵而来,不战而降,赵林遂尽收寨中辎重,得粮草数千石,营帐两千顶,大车、器械无算,驱使俘虏驾车,运送物资回武安不提。
另一边,杨桓身死,其子杨齐退兵回布山。
赵云得斥候来报,欲引军衔尾追杀,及率军追上,却见其军虽退,然军容齐整,亦有提防。
因地势险峻,恐有伏兵,遂不轻进,只绰兵其后,尾随退兵。
杨齐行军,赵云则引军跟随,杨齐扎营,赵云亦于其后数里外安营扎寨休憩。
如此过了三日,杨齐军已近布山城下,赵云本欲待杨齐进城,便围困布山。
却不料,杨齐不进城,率军绕城而走,去了城东。
赵云不明其意,亲率骑兵尾随,查探虚实。
及至城东,右侧为布山城,左侧为一处营寨,辕门上挂着一杆大旗,上书:苍梧太守吴。
这营寨正是吴巨大军所在。
赵云暗自思忖,杨齐不进城,却反而在城东立寨,是何缘故?
若是吴巨引兵来攻,杨齐大军背靠护城河,若是战事不利,如何应对?
退无可退,除非引败兵入城,然溃兵入城必起混乱,兼之敌军来攻,若趁势抢门,岂不是轻易便可攻取布山?
赵云正猜测领军之人不知兵,犯了兵家大忌,却见杨齐在数百骑兵的护卫下,径直去往吴巨大寨。
赵云见状,叫骑兵原地驻马,自领亲兵数十骑抵近吴巨大寨。
时吴巨在营中得斥候来报,言布山杨桓战死,其子杨齐愿降吴太守。
吴巨遂引诸将出辕门来迎,恰逢赵云亦领亲卫抵近,三方见面,各自打量一番。
杨齐翻身下马,手捧其父留下的佩剑,行至吴巨面前,拜曰:“吴太守,家父战死,齐自知非太守与赵云对手,愿献城于太守,请降于刘皇叔。”
赵云闻言,眉头一皱,不知杨齐为何献城给吴巨,却要降自家主公。
吴巨闻言亦不知杨齐何意,遂言道:“昔日吾与汝父同为荆州战将,为故人也。汝既为故人之子,当为我子侄。却不知贤侄献城投降,是何意?”
杨齐曰:“我父被赵云所杀,焉能投降赵云?齐久闻吴太守与刘皇叔亲厚,欲以布山城为资,请吴太守为我举荐,齐愿降刘皇叔。”
吴巨闻言,皱眉道:“玄德远在夷陵,贤侄何必舍近求远?”
杨齐听出吴巨不满,却依旧耿直道:“齐久仰刘皇叔仁德之名,为世之明主也,早欲投之,奈何先父不允。
如今我父战死,齐不善治理郡县,是以愿将城池托付吾太守,齐自引部曲投刘皇叔也。”
吴巨闻言,不顾赵云在侧,斥曰:“玄德麾下杀害你父,你不思报仇,却要去降了玄德?”
话音刚落,赵云已面带怒色,以长枪指吴巨,喝道:“吴太守何欺辱我主耶!莫非要与我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