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土地寿命〔上〕(2/2)
"
略作思考之后,朱元璋便是给出了一个肯定的回答,语气中满是自信。
回望过去的百余年时间,蒙元统治者因为深受草原游牧文化的影响,对于
"耕地
"毫不在意,甚至将作为中枢朝廷重要财政来源之一的
"田税
"都承包给了生性逐利的回回商人。
而这些回回商人在提前向蒙元朝廷缴纳了一定数额的
"税收
"之后,便将矛头对准了民间百姓,肆意提升税点,继而导致民不聊生,天下大乱。
故此,早在他御极称帝之前,便着手统计麾下领土田地的数量,而后更是将这个范围扩大到全国。
经过数年的努力,朝廷大概在全国范围内清理出了九百余万顷的土地,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由百姓掌握的
"私产
",还有部分则是
"官产
"。
所谓
"官产
",便是由皇室直接拥有的土地,其中还包括了曾经赐予勋贵,藩王,高官的田产。
除此之外,朱元璋最为引以为傲的
"军屯制度
",即全国各地边军自力更生,开垦耕种的田地也是
"官产
"。
而这
"官产
"的来源,除了是从蒙元统治者手中继承而来,便是朝廷在平定地方割据势力之后,没收其政权权贵的田产。
"我姑且认为,老爷子您口中的这近千万顷田产,应当是没有包括西南诸省土司麾下的土地吧?
"略有些错愕的点了点头之后,曹爽便是看向眼前的
"刘三吾
",暗道建国之初的大明竟是拥有如此之多的田产土地。
只可惜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田产依旧逃不过被兼并的历史定律,导致民间百姓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
见眼前的
"刘三吾
"点头,曹爽转而继续说道:
"咱们依旧以前宋和蒙元时期来举例。
"
"两宋时期,因为海上贸易的兴盛,宋廷的税收不再局限于田产的税收,而是以海上贸易为主。
"
"此等变化,直接导致了宋朝统治者疏于对田产的管理,不再抑制民间地主士绅进行土地兼并,导致掌握着在朝廷和民间百姓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少,尽皆流入到地主士绅的手中。
"
"对于这一点,宋朝宰相王安石虽然试图变法,但因直接触碰到地主阶级的利益,只能落得一个黯然失败的下场。
"
"也正是因为宋朝土地的疯狂兼并,方才爆发了在历史上次数最多的民间起义。
"
此话一出,无论是深谙百姓疾苦的朱元璋,亦或者对田产制度并不了解的颍国公傅友德尽皆变色。
他们似乎听懂了曹爽的言外之意。
这土地的兼并速度,将会直接导致民间百姓的生存环境,继而影响到朝廷的统治?
毕竟他们二人揭竿起义,不就是因为在蒙元统治者麾下,压根吃不饱饭了吗?
像是猜到了眼前两位重臣的心中所想,曹爽虽是没有加重语气,却也忍不住放缓了速度:
"代替蒙元统治者收税的回回商人们虽是贪婪,但却不敢触碰地主阶级的利益,只是不管不顾的压榨百姓们。
"
"故此,元朝国祚不足百年,百姓们便被回回商人以及地主阶级压榨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继而揭竿起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