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检测风波(1/2)
周国宏马上组织人手,制定垃圾处理方案:
首先,在旅游区设立垃圾分类箱,引导游客正确投放垃圾。
其次,组建环卫队,每天定时清理垃圾。
最后,利用沼气池技术,把有机垃圾转化为能源,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这些措施很快就实施了。
但随着游客越来越多,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停车位不够!
每到周末,村口的空地上总是挤满了汽车,严重影响村民的正常出行。
“得赶紧解决这个问题!”
周国宏说。
立即选择村西头的一块荒地,规划成停车场。
村民们自发参与建设,很快就建好了一个能容纳50辆车的停车场。
但谁来管理?收费多少?
经过讨论,决定由旅游合作社负责管理,收取适当的停车费用,用于维护和管理。
旅游业渐渐步入正轨,给村里带来了不少收入。
但周国宏知道:不能只靠旅游,还得发展其他产业。
“老陈,你说咱们村除了旅游,还能做什么?”
一天,周国宏又向老陈请教。
老陈想了想:“我看可以搞点特色农业。现在城里人都喜欢健康食品,咱们村环境好,可以发展无公害蔬菜水果。”
“这主意不错!”
周国宏眼睛一亮,“咱们可以把农业和旅游结合起来,走‘农旅一体化’的路子。”
立即着手准备方案。
很快,一个“绿色农业园”的计划就出炉了:
在村里选择几块优质农田,专门种植无公害蔬菜水果。
农业园不但生产农产品,还对游客开放,开展采摘体验活动。
所有产品都统一包装,打上村里的品牌,提高附加值。
这个方案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
但问题又来了:无公害种植需要技术,村里人行吗?
正发愁时,周国宏想起一个人:原来县农业局的老技术员李师傅,退休后一直在研究有机种植。
立即请李师傅来村里指导。李师傅不但教授了无公害种植技术,还帮忙设计了轮作方案,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
在李师傅的指导下,“绿色农业园”很快就建起来了。第一批无公害蔬菜长势喜人,比普通种植的蔬菜更加翠绿饱满。
游客们看到这些绿油油的蔬菜,都争相采摘和购买。
很多人还主动预订,要求定期送货上门。
“这下好了!咱们村不但有了旅游业,还有了特色农业!”
村民们都很高兴。
但事情远没这么简单。
就在大家欢欣鼓舞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了:
有人举报村里的“无公害蔬菜”是假的!说里面照样使用化肥和农药!
“这是谁在背后搞鬼?”
大家都气坏了。
周国宏让人调查,很快就找到了源头:原来是邻村的一个竞争对手,看村里发展得好,就使出这种卑鄙手段!
“这帮人……”
老陈气得直跺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