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水田争议(2/2)
“李老四,你又来找茬是吧?”
谢老二叉着腰,脸色阴沉。
“谁找茬了?是你偷偷挪了界石!”
李老四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
两人一言不合就要动手,被周国宏拦住了。
“都别急!这事得讲证据。”
周国宏环顾四周,看见附近有个老农正在田里干活,就喊道,“张大爷,过来帮个忙呗!”
张大爷七十多岁了,在村里住了一辈子,对村里的田地了如指掌。
他慢吞吞地走过来,听了事情经过,蹲下身子仔细查看那几块界石。
“确实有点问题,”
张大爷缓缓说道,“这块石头位置不对,应该再往里一点。”
“看吧!我就说是谢家挪的!”
李老四得意洋洋。
“别急着下结论,”
张大爷摆摆手,“这几块界石是上个月那场大雨冲的。小河涨水,把田埂都淹了,石头被水冲走了。”
“那为什么只有我家这边的石头被冲?谢家那边的石头都好好的?”
李老四不依不饶。
谢老二冷笑一声:“怪我咯?我家田地比你家高点,水当然冲不动!”
眼看两人又要吵起来,周国宏赶紧打圆场:“好了好了,既然张大爷都说了是雨水冲的,那就不是人为的。咱们重新立界石就是了。”
“立界石可以,但得按原来的位置立!”
李老四嚷道。
“问题是谁知道原来的准确位置?”
周国宏问。
现场一下子安静了。
确实,没有人能确定那几块界石之前的准确位置。就连张大爷也只能大致判断,无法精确到寸。
周国宏思索片刻,突然想到一个办法:“这样吧,我记得村里有老土地证,上面应该有各家地块的丈量记录。咱们回村委会去查查档案。”
回到村委会,周国宏和老支书刘根生一起翻箱倒柜,终于找到了一本已经发黄的土地登记册。
这是50年代土改时留下的,里面详细记录了全村每块地的面积和四至。
按照登记册上的记录,李家和谢家之间的那条界线,应该是从河边的一棵老槐树开始,一直到山脚下的一块大石头,两点之间画直线。
“有了标准就好办了,”
周国宏合上册子,“咱们明天带上测量工具,重新丈量一下,按照登记册上的记录来划界。”
第二天一早,周国宏带着村里的几个干部,还有李家和谢家的人,再次来到水田边。
这次他们带来了绳子、尺子和几根新的界石。
首先找到河边的老槐树和山脚的大石头,拉起一条直线。
然后按照这条直线,重新埋设界石。
丈量下来,李家的地确实少了一点,但谢家的地也没有多出来——原来是两家之间的田埂变宽了。
“看吧,谁也没占谁的便宜,”
周国宏对两家人说,“都是自然原因造成的。现在界限重新划好了,以后就按照这个来。为了防止再有争议,咱们做个记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