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太极》建组(2/2)
“那自然是给我安排个角色啦!”
陈小二一点都不见外,自个儿落了座,看优子一眼,冲他点点头。
两人同住在一个院子里,但并没有多少交集。
主要是二子哥出生在吉林,15岁随父亲上山下乡去了军垦农场,73年考进八一厂才回了京的缘故。
高远瞧瞧二子哥,又看看优子,心里直乐呵,没想到啊没想到,国内影坛未来的两位喜剧巨星居然在自己房间里胜利会师了。
他脸上却愁容满面,道:“哥,实话说,你给兄弟出难题了。《太极》这个片子的演员几乎全确定下来了,我不瞒您,都是我从各地方武术学校里划拉来的武林高手。
起初创作这个本子的时候,我不是没考虑过您。
但写着写着就发现,您这形象,跟哪位角色都靠不上。”
陈小二一立眉毛,不服气道:“我这形象咋了?”
这还用说么,几千年才出一个的玩意儿……
“您是天生的喜剧明星,演武打片会让观众觉得出戏,也就是不严肃。”
高远实话实说,真诚得像个认真糊弄人民群众的乡镇书记。
佩斯同志挠挠头,呲出一口小白牙,道:“你这么说倒也对,我是演不了严肃作品,《瞧这一家子》上映后,我走到哪儿都被人喊胡嘉奇。
人民群众见了我都是那句话:你要大刀阔斧地前进!
他们乐我也乐,这就是你小子提到过的个人符号,成了印在我身上的标签。
但是哥哥最近闲得难受啊,没戏拍,我浑身不自在。
你说,凭咱兄弟俩这交情,我不找你我找谁?
唉……让你为难了。”
说完,他见茶几保温桶里有几个包子,拿起来就吃。
高远目瞪口呆,你是真不见外啊。
他也想过,要不要提前把二子系列写出来,跟二子哥达成个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
后一琢磨,剧本倒是可以写,但他不想再卖给北影厂了,挣钱的速度太慢,那一麻袋一麻袋的读者来信他都没地儿搁了。
得快点儿挣钱买房子搁读者来信。
那怎么办呢?
他想自己拍,但这时候肯定不行,国家根本不允许私人进行电影拍摄制作。
但也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二子哥就干过这事儿。
他和老爷子的《父与子》拍摄到一半被相关单位叫停,原因就是拍电影必须挂名电影制片厂。
爷儿俩拿着本子跑遍了全国大小十几家制片厂,均遭到拒绝。
最后是陈老爷子拍着台子咬着牙才继续拍摄完成的。
这部影片是国内电影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没有厂标的电影。
但影片拍完后却没人敢购买,把爷儿俩急得满嘴燎泡。
后来电影局为此专门下了一个特殊批文,才由中影公司一次性付款收购。
爷儿俩没赔钱。
结果电影一上映,火了!
二子哥后来拍摄并担任主演的《二子开店》《父子老爷车》《爷儿俩开歌厅》等片均挂了长影厂的标,那是因为他给长影厂交了一笔挂靠费,又打通了中影公司的关系,自个儿往外卖拷贝,才赚得盆满钵满的。
高远对二子哥的发迹史印象深刻。
包括他后来跟央视闹翻,自个儿开公司赔了个一塌糊涂,在妻子的建议下去延庆包了万亩荒山种石榴那些事儿,高远也烂熟于心。
这当然不是高远不想立刻把《二子系列》拿出来的主要原因。
他还想在北影厂经营一年,再把关系打得牢靠一点。
等今年底的文代会开完,领导们定了调子,电影事业真正迎来春天。
凭他和老厂长的关系,直接挂靠北影厂的厂标,自己就能发大财了。
至于说中影方面如何摆平,大伯想必能出份力。
看着二子哥愁眉苦脸的样子,高远拍拍他的膝盖,宽慰道:“就算没电影可拍,您不是还有份工资拿么,您比优子强多了。
您瞧瞧优子,不找点事情做就得回农村继续养猪。
他愁得发际线都快秃到后脑勺上去了。
这么一比较,您心里是不是舒坦多了?”
二子哥又瞧了眼葛优,咧嘴一笑,心里却是舒坦了许多。
葛优唉声叹气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高老师,让您这么一说,陈老师心里是舒服了,我心里更难受了。”
高远哈哈一笑,又道:“听我的,都甭着急,演戏的机会在后头呢,等我把这部《太极》拍完的,我再写个本子,写完后只要能顺利通过审核,能够立项,我一定邀请各位参演。”
他本来就没打算停下来。
为了捧李健群,高远也得继续创作下去。
他有个小目标,每年最少给温柔大姐姐写一部戏,五年内让健群姐把该拿的电影奖项拿个遍。
听他这么一说,二子哥咧嘴笑了,道:“你这么说我心里就有谱了,等你新作啊。”
见时间不早了,这货把剩下两个包子拿起来,起身又道:“走了。”
我靠!
你这是贼不走空啊!
高远表示没眼看。
佩斯一走,葛优也坐不住了,提出告辞。
高远把两人送出门,又哈拉了两句,目送两人离开。
等到晚上十点钟,李文化也没召集大家开会。
高远把大姐姐送下楼后返回房间休息。
次日他刚吃过早饭,从食堂里走出来,往不远处一瞧,忍不住乐了。
就见第一个来报到的家伙蹬着自行车风驰电掣骑行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