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 第76章 死不自知

第76章 死不自知(2/2)

目录

没过多理会。

一来是当今皇帝的创新之举实在太多了,这时候忽然间脑子一热,要整一个宣传使司出来,倒也符合皇帝以往的作风。

二来则是,这宣传使司终究是个小部门,礼部都归中书省统辖,就更加不要说一个归于礼部统辖的的宣传司了。

难成什么气候,无需在意。

说不定等个一年半载,皇帝脑子不热了,又会将这宣传使司给撤了也不是不可能……

……

一个长着一双三角眼的和尚,面上带着笑容,一手钵盂,一手禅杖走进了应天府城……

……

“仲雅,你说陛下这是何意”

已经从礼部侍郎被提拔为礼部尚书的张筹,望着同样从礼部员外郎,升为礼部侍郎的朱梦炎询问。

原本的礼部尚书牛谅,在中都被摔死在埋葬因修建中都而惨死的无辜百姓的大坑边上后,尚书的位置被腾开,于是他们顺理成章的开始升迁。

不得不说,在朱元璋的洪武朝,官员们的升迁还是很快的。

一方面是因为国朝初立,百废待兴,官员缺口大。

一方面是朱元璋这个皇帝比较务实,任命官员不少时候不拘一格。

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老朱往下撸官员也撸的特别快。

不少人往往一不留神之间,上司就没了。

然后就顺理成章的往上升迁。

此番张筹,朱梦炎的升迁,就属于第三者。

“朝廷本有邸报,为何又要弄个宣传使司出来”

朱梦炎没有直接说话,又沉思了一阵儿方才开口道:“只怕是陛下觉得邸报不太好,能通过邸报知道朝廷政令的人终究有限。

所以就弄个宣传使司出来,今后要办那大明日报。”

张筹点了点头道:“我看也是如此。”

但心里面却有一些想法没有说,那就是他觉得,这事情应该和前任尚书牛谅之死有一定的关系。

牛谅因激烈反对皇帝祭天、下罪己诏的时候违背礼制,祭祀死亡百姓,而被皇帝怒而杀之。

结合着在此之后,中都时的种种言语,看的出来皇帝是想要努力捧百姓的。

这时候设立这等机构,又要创办什么大明日报,只怕也存着相似的心思,想要

张筹是个读书人,对于皇帝的这些举止和想法,自然不认同。

觉得皇帝的这些举动,着实是出力不讨好。

抛媚眼给瞎子看。

按照他之所想,皇帝想要治理好国家,对外自然要靠将士打江山,驱鞑虏。

对内则是需要大力依靠众多文臣,来治理天下。

自古以来,百姓就是被治理的人,这些人只要知道种地,生产粮食,会做上一些粗笨的活计,为国家提供钱粮,劳役这些也就足够了。

至于说,非要把百姓给捧这么高,甚至于如今更是想要通过这等手段,妄图让一些泥腿子能够了解军国大事,这等举动,无疑是异想天开,引人发笑了。

且不说这些几个人能看懂。

就算是真的有人能因此而得到一些东西,又有什么用

是能让他田里多收二斗粮食,还是说,能让他婆娘多织出半匹布

什么作用都没有,纯纯的白费功夫。

而且,被皇帝给亲自任命为宣传使,为其单开一个衙门的罗贯中,这时候他也已经知道了一些此人的底细。

以往跟着张士诚做事的不入流谋士,张士诚战败之后,此人正事不干,选择了写什么小说。

以至于穷困潦倒。

妥妥的落魄穷酸之人。

却偏偏皇帝最近不知道发了什么疯,竟是将此人寻来,还给安排了这么个位置。

这等可笑的用心,这么一个新设的不知所谓的官职,再配上这么一个不知所谓的人,这些组合到一起,还当真是不知所谓了。

不得不说,不读书的人就是不行,当个皇帝也当不好。

总是喜欢这么自以为是的胡乱行事。

当然,这些话他也只敢在心里面想想而已,是绝对不敢,也不会说出口的。

他可没有忘记的,他的礼部尚书之位,是如何得来的。

有牛谅这个前车之鉴在,他要更加小心,某些方面哪怕是昧着良心,装也要装出样子来!

“陛下真乃心怀天下,心中装着万民的仁圣之君。

除了陛下之外,能这般着眼于百姓的上位者,又有几个

仲雅,这件事你等下亲自安排,找出好的房屋来,用做宣传使司日常处理公务之所在。

一切都按照规定的最高规格来办。”

张筹先是诚心诚意的感慨,复又一脸郑重的望着礼部侍郎朱梦炎出声交代。

朱梦炎亦是正色道:“下官一定全力以赴,做好此事,今后这罗宣传使上任之后,有什么短缺,有什么困难,下官都会竭尽全力的给与帮助!”

张筹满意的点点头:“如此最好,你且去忙吧,务必在罗宣传使上任之前,把一切准备停当。”

朱梦炎离开后,张筹无声的摇头笑了笑,没过多久便也起身,前去中书省见胡惟庸,说他们礼部在这件事上的意见去了。

离开的朱梦炎,和在张筹前的反应也不同,显得有些神思不属,心里隐隐觉得有些不安。

他总觉得事情应该没有这般简单,在想皇帝是不是想要通过这个举措,来提高皇帝的影响力。

是不是想要增加皇帝说话的份量,会不会因此而对众读书人,士大夫这些产生一些不太好的冲击。

一番思索之后,他忽地轻笑一声,微摇了摇头,将这些自己的忧虑给尽数甩出了脑海。

觉得自己实在是多虑了。

论起民间的影响力,在整个天下的话语权,儒家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这点就连佛门和道家也远远比不上。

别说皇帝此举不知道有没有这方面的用意,就算是真的有,也只有失败这一个下场而已。

儒家的影响,不是那般好冲破的。

而且,既然是报,那就需要认字的人来看。

而识字的,基本上都是儒家之人,其余的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皇帝就算是真的想要通过这宣传使司,通过那大明日报,施加什么影响力,争夺什么话语权,也一样做不到。

当这个念头升起,又进行了一番反复的思索,确认没有什么遗漏之后,朱梦炎便也不多做他想。

按照张筹交代,前去安排宣传使司的一应事务去了……

……

“还得是应天,真够热闹的。”

在应天府城晃荡了大半日后,来到天界寺挂单的道衍,忍不住出声说道。

“那是自然,自从陛下攻下集庆路,改为应天之后,这里就开始恢复繁荣,不复往日破败。

而今又有明确旨意传出,今后应天就是我大明都城,不再迁去中都,一些以往还在别处观望的富商大户,纷纷来京师这边安家落户,购置产业。

更增添了几分繁华。

且看着吧,今后这应天只会变得更好。”

边上一个僧人闻言搭话,言语之中有着一些骄傲与自豪在。

他是天界寺的僧人,和道衍这种行脚僧人又有不同。

天界寺位于应天城内,京师繁华,那天界寺也就会跟着繁荣,香火更加旺盛。

就算分不到什么好处,但身为天界寺之人,面对道衍这种行脚僧时,还是会自然而然出现一些本地僧人的优越感。

道衍笑着应是,并接着和着僧人说些话。

其实,他方才所说的应天府城热闹,和这个本寺僧人,完全是两码事。

他所说的热闹,是刚一来到京师,就听到皇帝和大将军徐达,宋国公冯胜联姻,以及秦王妃认卫国公邓愈为父的消息。

早在中都城皇帝离去的时候,他就知道,这场大戏并不会彻底完结,还会接着往下演。

凭借着李善长的身份地位,以及势力,还有对中都城的重视程度,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而如今的皇帝朱洪武,也是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宁折不弯,性格强硬坚毅,很有魄力。

这二人势必要打起来。

如今才来到京师,便已听到这等消息,无疑证实了他的猜想是正确的。

这下子有好戏看了。

而且,依照他来看,这一次的事情,精彩程度只怕不亚于中都城。

但这些与他也无什么关系,他只是一个方外之人,只管在这京师之中坐着看戏也就是了。

但道衍很快就不这么想了,因为有两个内官打扮的人,在寺院管事僧的带领下,一路走了过来与他相见。

确认身份无误之后,便开口口,说是皇帝请他入宫一叙。

饶是道衍心性好,却也一时怔愣当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