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侯君集(2/2)
李承乾当即答应了下来,去,肯定去啊!
李世民都开口了,他自然要去长长见识的,他对于这个颉利,真的很好奇呢。
“好!不愧是朕的儿子,哈哈!”
李承乾扔给某位陛下一个白眼,然后继续低头猛猛干活。
李世民也不气也不恼,反而更开心了。
“哈哈哈哈哈!”
没办法,自己儿子优秀能咋地?
要不是现在这时候装呗不合适,你以为他老李是个什么锦衣夜行的主?早就跑去自己嫡系那群人家里装逼去了!或者,把他们喊到武德殿也不是不行......
毕竟,他现在都是皇帝了,已然坐到了最牛掰的位置上,还有什么能让他装逼的?
自然就剩下自己的后代咯!
皇帝,皇帝咋了?皇帝就不是爹了?
你别看李渊跟他隔阂大,等到李渊拜拜了,见到了老李家的列祖列宗,他也有面儿!
——
兰州城城墙,侯君集站在城墙之上遥遥看向天边,似乎在等待着故人的到访。
嗯,某种程度上来说,东突厥颉利可汗确实是算得上一位故人了。
“可惜咯~日后怕是又少了一位故人,哈哈!”
侯君集站在城墙上咧着嘴肆无忌惮的笑着,可惜倒是没听出来,亲卫听出来了侯君集的开心。
诶,这时候就有聪明的读者大大们疑惑了,侯君集是哪个?
您别急!且听咱给您细细道来。
侯君集,豳州三水县(今陕西省旬邑县)人,北周平州刺史侯植之孙。唐朝时期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武德九年(626年),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与长孙无忌等五人并论功第一。授右卫大将军,封潞国公。魏征荐其有宰相材。
贞观四年(630年)任兵部尚书,参议朝政。
贞观九年(635年),从李靖平吐谷浑。
贞观十一年(637年),改封陈国公。
贞观十二年(638年),任吏部尚书。
贞观十三年(639年),以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出兵击高昌国,次年平。
隔上三五年就是一大功,就问问,还有谁?!
当然,也就是这人脑子不是很好用,你可以说他脑子有坑,但你绝对不能说他菜!
至于如今?
兹要是侯君集不反,李承乾不介意给他一次安稳落地的体面。
再说了,历史中侯君集反叛,跟那个拉胯太子也有关系嘛......只是,现在没了拉胯太子,多了一个身具四象之力的后世穿越者太子!
闲话少叙,咱们书归正传。
兰州城头上,侯君集每日三次,早中晚各一次,必来城头之上等着他的老熟人突兀的出现,就是不知道,这颉利看见他侯君集之后,会不会开心?
反正,他侯君集现在倒是很期待颉利出现的那一刻脸上的表情。
“颉利,某可是等的你好苦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