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夜读全唐诗 > 第466章 祭汾阴乐章之八《寿和》

第466章 祭汾阴乐章之八《寿和》(1/1)

目录

祭汾阴乐章之八

郊庙歌辞·祭汾阴乐章·寿和

礼物斯具,乐章乃陈。

谁其作主,皇考圣真。

对越在天,圣明佐神。

窅然汾上,厚泽如春。

首联:礼物斯具,乐章乃陈

诗歌开篇,诗人以简洁而有力的笔触,描绘出祭祀前有条不紊的筹备场景。“礼物斯具”,这里的“礼物”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礼品,而是专指祭祀所用的礼器与祭品。从精美的青铜礼器,到丰盛的牛羊祭品,所有物品都依照古礼精心准备,毫无疏漏,彰显出对祭祀的高度重视。“乐章乃陈”,表明祭祀专用的乐章也已安排就绪,丝竹管乐、钟鼓齐鸣的演奏阵容,将为这场祭祀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这两句通过对祭祀筹备细节的刻画,不仅全方位地展现出祭祀仪式的庄重与严谨,更深刻地表达出诗人对祭祀仪式的敬重以及对神灵的虔诚之心,为全诗奠定了凝重肃穆的基调。

颔联:谁其作主,皇考圣真

颔联以设问的形式,巧妙地引出祭祀的核心对象。“谁其作主”,这个突如其来的疑问,瞬间抓住读者的注意力,紧接着“皇考圣真”给出答案,明确指出此次祭祀的主神乃是圣明的先皇。在古代,先皇被视为国家的奠基者与守护者,他们的功绩和品德被后人铭记和敬仰。诗人通过这样的设问与回答,不仅清晰地交代了祭祀对象,更强烈地体现出对先皇的深深崇敬与无尽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神灵的敬畏之情,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

颈联:对越在天,圣明佐神

颈联进一步深化祭祀者的情感与祈愿。“对越在天”,表达了祭祀者仰望苍穹,对神灵充满敬仰,衷心希望神灵能够感知到他们的虔诚与诚意,降临祭祀现场。“圣明佐神”则着重强调先皇的圣明,在先皇圣德的辅助下,神灵的庇佑将更加灵验。在诗人看来,先皇凭借其卓越的智慧与高尚的品德,在神灵与人间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得人们的祈愿更易传达。这两句既传达出祭祀者对神灵庇佑的热切祈求,又饱含着对先皇圣德的高度赞美,丰富了诗歌的思想内涵。

尾联:窅然汾上,厚泽如春

尾联将视野拓展到祭祀的地点——汾水之上。“窅然汾上”,描绘出汾水之畔深邃、悠远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祭祀仪式正在进行,仿佛天地都为之动容。“厚泽如春”,运用生动的比喻,将神灵的恩泽比作春日的暖阳,温暖而滋润。这一比喻形象地表达出,人们坚信神灵会庇佑大地,让国家风调雨顺,人民幸福安康。此联不仅表达了对神灵恩泽的感激之情,更寄托了对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祈愿,将全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总体赏析

这首诗围绕唐代在汾阴举行的祭祀活动展开,通过对祭祀前准备、祭祀对象、祭祀祈愿以及祭祀地点的细致描绘,全方位地展现了唐代祭祀文化的庄重与严谨。诗歌用词精准,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如“斯具”“乃陈”“佐神”等词汇,准确地传达出祭祀仪式的流程与氛围。在结构上,层层递进,从祭祀的筹备,到祭祀对象的确定,再到对神灵庇佑的祈求,最后以对神灵恩泽的赞美和祈愿收尾,逻辑严密,浑然天成。

从情感表达来看,诗歌蕴含着对先皇的崇敬、对神灵的敬畏、对庇佑的祈求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美好祝愿,情感真挚而深沉。此外,这首诗具有浓厚的宫廷文化色彩,体现了儒家“礼”的思想,对研究唐代宫廷祭祀文化、社会思想观念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也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给读者带来深刻的审美体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