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不要跟我谈奋斗 > 第183章 不一样的大佬

第183章 不一样的大佬(1/2)

目录

沈林风跟张永廉在北京待了五天,第二天见的那位汽车大佬。

可以说,他们算是国内为数不多足以跟比亚迪相提并论的企业,不管是传统车,还是新能源车型,在市面上的评价都不错。

见面和聊天的过程都很程序化。

但是,沈林风从那位老总身上听到最让他感动的一句话是:“国产汽车必须走自主研发道路,那个一切依靠跟外企合作,动不动就照抄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经验告诉我们,只要你养成依赖他国技术的习惯,将来便有吃不完的亏,动不动就会被卡脖子。”

沈林风知道,目前国内正在掀起一股自主研发的风气。尤其是华为崛起以后,他们自主研发的理念得到各行各业的高度认可,国内很多企业家也开始自主研发路线。哪怕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要在本行业内搞技术攻关。

张永廉介绍的尹总正是这样的人,他们不管在燃油车领域,还是在新能源领域,都强调自主研发,并且还在不断完善自己的产业链。

尹总对沈林风说:“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壮大,我们需要更多善于研发,敢于突破的合作伙伴。你们的磷酸铁锂电池是一个不错的研究方向。以后有机会的话,咱们可以尝试合作。”

沈林风说:“谢谢尹总,我们随时准备,期待跟您合作。”

“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未来方向,依然不是十分明确,有人认为磷酸铁锂是未来发展的主力,也有人认为三元里电池是核心,甚至石墨烯、铅酸等都有人在研究。不过在我看来,磷酸铁锂的技术攻关一旦成熟,比其他同行的电池更有前景。”尹总笑着说道。

沈林风说道:“尹总这么看好磷酸铁锂,我感到非常激动,说明我们的研究方向跟贵公司是一致的。我们兴鸿科技拥有自己的电池生产基地,技术团队也不亚于同行业的龙头企业。我真诚邀请您去深圳走一走,给我们一些指导。”

尹总点了点头:“年底太忙了,年后怎么样?年后你打电话联系我,我也想去向你们取取经,多学学东西。在电池研发这一块,总感觉学不够啊!”

沈林风和张永廉都在点头。

这是他们对大老板的高度认可,也是对其观点的赞同。

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渐渐明朗,新能源汽车的争议依然很大,其中最大争议就是电池问题。包括电池的储能性能,持续性,稳定性,以及阻燃性,等等。

每当新能源汽车出现事故,大家第一时间就在讨论电池问题。谈到行业发展瓶颈,电池的充电、续航和稳定性,依然是行业内外争议的焦点。

可以说,做新能源汽车行业,电池不能代表一切,但是所有新能源汽车都离不开对电池的研究。

当初沈林风他们涉足电池行业,也是有过调研的。

由于刚认识尹总,沈林风没有过分热情,弄出太大的举动,大家就是简单吃顿饭,聊聊天,沟通一下专业问题,畅想行业未来的发展。

大部分时间都是尹总和她团队的人员在聊,张永廉也说了不少。沈林风作为行业新人,而且只是对电池领域有一点皮毛认知,当然不会说得太多。他坐在尹总和另一位副总中间,认真的听着大家的讨论,时不时主动搞点服务,续续茶水,倒倒酒,显得低调又不失礼节。

正常接待下来,他留给对方的印象非常好。

不然,尹总也不会跟他交换电话,而且还承诺年后可以去兴鸿科技参观考察。

这个答复,说明北京之行是成功的。

回酒店以后,张永廉对沈林风说:“老弟,尹总这个女同志不一般啊!她对行业的认知,对新能源汽车的理解,以及政策的动向,绝对是专家级的认知!她们的方向,某些程度上也代表咱们国家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方向,你回去要好好琢磨。”

沈林风点点头:“张哥,谢谢你提点。实话讲,这次北京之行给我冲击力太大了!过去,我们只知道做新能源汽车肯定有前途,也能赚到钱。没想到在你和尹总深入浅出的分析下,整个行业形势一目了然。导致我对未来也更加充满信心。”

“人家都说知者不惑,我今天在你和尹总身上,真是领略到了。”

张永廉高兴的摆摆手:“兄弟你别给我戴高帽子,真正厉害的是尹总。我对行业的认知,远远不如她,以后还要深入研究才行。”

其实,他对沈林风的马屁很受用。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沈林风口口声声把他跟尹总放在同一水平线上,表现出充分的尊重。尹总是国内行业大佬,不管是公司规模,还是行业地位,他们公司都自认差一截。

但是,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张永廉还是很开心沈林风对他的尊重。

他认为自己的影响力可能不如尹总大,可是要论谈行业认知,个人格局,他觉得自己也不差。至少不会输给一个女流之辈吧。人的地位和影响力,很大程度跟个人的素质关系并不是很大,关键在于其所占的平台影响力有多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