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爆表人才吊炸天,邓艾CD杜如晦(2/2)
“爆表第三人,唐初明相杜如晦,武力66,统帅85,智力99,政治97;植入身份晋国国相,目前作为李世民手下头号军师随军出征巨鹿,抵御三族联军。”
杜如晦(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长安)人。
杜如晦早年曾在隋朝任滏阳尉。隋朝末年,成为秦王李世民帐下重要参谋,李世民征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杜如晦为其筹谋划策,运筹帷幄,深为时人所敬服。
李世民建立文学馆时,用杜如晦为从事中郎,为十八学士之首。玄武门之变时,杜如晦与房玄龄参与策划,事成之后,二人功居首位。李世民即位后,杜如晦获封蔡国公,累迁尚书仆射,与房玄龄同心辅政,为唐选拔人才、制定法度等。房玄龄善谋,而杜如晦处事果断,二人因此被称为“房谋杜断”。
后世将杜如晦与房玄龄作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贞观四年(630年),杜如晦病逝,年四十六。追赠司空、蔡国公,谥号“成”。贞观十七年(643年)绘像于凌烟阁,位列第三。
后世非常著名的两个成语一个叫房谋杜断,另一个叫刀笔小吏,这两个都是源于杜如晦。
第一个房谋杜断: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同为李世民的宰相,但所起到的作用却是不一样的。房玄龄擅长给李世民出主意,但是同一个问题,他出的主意很多,李世民也不知道采用哪个好,于是这时候杜如晦将房玄龄的主意加以分析,选出一个最适用的办法,让李世民采用。
房玄龄帮李世民出主意,杜如晦帮李世民拿定主意,所以称为“房谋杜断”。二人同心同德,相互配合,辅佐李世民处理朝政。时人论及良相时,首推房玄龄与杜如晦。
第二个刀笔之吏: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对帐下官属进行论功行赏,文官里,杜如晦与房玄龄功居第一。
封赏完毕之后,李世民觉得按照功劳的大小进行封赏,估计不会完全妥当,于是便问诸将谁有意见。
淮安王李神通对李世民说:“当初我们举义兵的时候,是我率领兵马先到的。房玄龄、杜如晦不过是刀笔之吏,把他们的功劳放在首位,我不服。”
李世民说:“刚刚起兵的时候,人们各怀异心,你虽然率领兵马前来响应,但是不曾上阵杀敌过,在窦建德南侵与征讨刘黑闼的战斗中,你都立有功劳。今天论功行赏,房玄龄与杜如晦有运筹帷幄、安邦定国的功劳,可以比于汉朝的萧何,虽然不是通过上阵杀敌建功立业,但是他们指挥全军获取最终的胜利,所以功居第一。叔父你虽然是皇亲国戚,但在论功行赏上,我不能有所偏颇,滥加赏赐。”
李神通是李世民的叔父,俩人关系向来比较亲近,李世民降所有宗室郡王为县公时,只有李神通的爵位保持不变,丘师利等居功自傲的武将们见到李神通都没有得到过多的赏赐,于是都觉得自己没什么好申诉的了。
扶苏知道现在李世民麾下最缺的就是文臣谋士,现在这杜如晦一过去他算是发了财了,十足的雪中送炭。
“最后一个是谁?”
“爆表第四人,隋唐第二好汉宇文成都,武力104,统帅92,智力73,政治71,植入身份曹操麾下大将,目前正随军出城。”
“靠——”扶苏郁闷了,这么厉害的一员猛将就这么归曹?好鸡儿亏啊。扶苏此时有点后悔自己非要召唤文臣给他们送人才了,实在是太亏了这下子。
chap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