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不管”地带(1/2)
不过,沈婆婆在做法前需要鱼鱼的物件,只要与她有关即可。
可是,易风和风青青此番前去河南,是为了寻找鱼鱼的妹妹,并非专门来向沈婆婆讨教,就未带她的任何相关之物。
无奈,沈婆婆只好作罢。
之后,她就豁出老脸,一再恳请风青青拜入自己门下。
然而,风青青自始至终都是拒绝。
担心沈婆婆下不了台,易风就提出一个折中的意见:让风青青考虑一段时间再做决定。毕竟,她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突然间,很难接受。
至于宁一川,沈婆婆则再告知,不可能收他为徒。
宁一川依然很执著,非要继续留在神仙庄。在这里,虽然不能为徒,但他也“偷学”了不少医术。不过,这都是皮毛,真正的绝学,沈婆婆是不会让他“偷学”的。
既然如此,易风就建议他,与自己一起去河南。
在神仙庄待了这么长时间,宁一川的确闷的脑虫蔫儿死不少。于是,他就允诺,出去透透气,调解调解思绪。
这样,三人便在午饭后继续南下。
一路无话。三日后,他们来到河南的彰徳府境内。
来之前,花姐已经告知他们鱼鱼的妹妹“梦飞”所在之处。那是山东、北直隶及河南交接地带的一个名为“大耙子”的集镇。
大耙子镇,大部分属于彰徳府,其他就隶属于山东和北直隶了。由于此处地理位置特殊,就历来是“三不管”地带。
虽然是“三不管”,却也不见土匪流寇,反而是社会稳定,百姓富足。究其缘由,是这里是南北交通大动脉,东西通衢。
南北动脉,是一条大道从集镇东边旁穿而过;东西通衢,是一条名为“漳水”的河从西向东贯穿而过。
二者在集镇东头交叉,形成了一座水陆码头。
码头每日的客流量相当大,南来的、北往的;东去的、西进的,无以计数。因此,大耙子镇就借助这优势,很快发展为当地的第一大镇。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里的人,依靠着这水陆码头,丰衣足食,家家富足。
在傍晚时分,易风三人赶到大耙子镇。于是,他们就暂且先寻一家车马店住宿,以待次日再去拜访梦飞一家。
所谓车马店,其实就是客栈,一种简陋且便宜的客栈。在这里居住的客人,大多数是赶脚的马夫。
马夫,当然是美其名曰了。其实,赶脚的,有几个能赶得起高头大马?大部分的,都是驴和牛。
他们的货物,也是各种各样,有猪牛羊,有粮食,有瓷器,等等。
因此,在这车马店的宽大院子里,就如仓库一般,堆积着各种物品,甚至难以下脚。
见状,风青青便又是皱眉又是撇嘴,一副厌恶的神情。
可这集镇上,那些略微上些档次的客栈都客满了,唯有这家车马店还有房间。
还好,车马店的伙计很是热情,望见他们,就屁颠屁颠迎上来。
“两位爷,这位姑奶奶,请,请,请!”伙计一边邀请三人入内,一边为他们牵马入槽。
随后,易风三人进入大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