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8章 壶瓶风光 寻野味油炸蚂蚱(1/2)
既然要等到半夜才能行动,那我们也就暂且把心放下来吧,好好的在这附近转一转,看一看,权当做旅游了。这个时候,我这才好好的打量起了这条街,一条绿绸似的小河穿街而过,小街的居家并不十分紧凑,散乱地居住于小河的两岸,沿河大多的民房以吊脚楼的建构立于河畔。
整座小街掩映在风光秀丽的山水之中,如果站在山峰中俯视小街,飘渺的云雾中那潺潺而流的小河旁的小街,静静地安卧在群山环抱之中,有着安详、静谧、和谐的静美。
那不时从村庄里袅袅升起的炊烟,以及从农家庄园里传出来的鸡鸣狗吠声,好一幅浓郁的乡村生活图景。沿河两岸有一群衣着不同花色的农家妇女正在洗衣服,原始的棒槌声伴随着银铃般的笑声时断时续地传了过来,让你感觉到一种久违了的居家生活的浓浓气息......
一群家鸭在河面上自由自在地觅食,一会儿围着河边的柳树“呱呱呱”叫上半天,一会儿又追逐着其他的水中小动物,“嗖”一下子从这里冒出来,“嗖”一下子从那里消失了,给宁静的乡村生活增添了些许的动感。当有微风从山间某处吹起时,旁边那细细密密的树叶就会发出一阵阵簌簌的声响,这来自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愉悦着人们的心情,宛若仙境。
听梓彤说居住在这大山里的居民大多都是土家族,他们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生存环境里,用自己独有的生活方式演绎着生命中的每一天,有着恬淡而自足的陶然,那秀丽的山水与浓郁的人文习俗,透露出少数民族万种风情,妙哉,美哉......
汽车在如羊肠般盘曲的峡谷里缓慢穿行着,狭窄的山道闹喳喳的在溪涧相互拥挤着流动,两岸长满嫩绿的枝叶不时地轻掠溪水后,便羞涩地扬起头,任凭微风抚摸。
这灵动而剔透的溪水,每遇到一处长满青黛的石头时,便会迅速转向形成旋流,同时溅起一层白晃晃的水花后,依然不折不挠地继续向下游流去。最为惹人注目的是溪涧某处裸露的沙卵石中,一束束不知名的花儿,随着微风的吹拂,在迎风摇曳......
这就是我进入壶瓶山时的第一印象,之前,我只知道这里的山够大,够高,今天经过了梓彤的介绍,我才了解到,这壶瓶山位于湖南石门县西北部,是湘鄂两省的分界山,属于武陵山脉体系,方圆几十里,甚至几百里,群峰起伏,山势逶迤,地势陡峭、沟壑纵横,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这里的绿色植被丰富,珍木异草遍野,被生物专家誉为“内藏万金的绿色宝库”。因其山顶四周高,中间低,状如壶口形,古人便把它取名为壶瓶山。
现在正值夏日,壶瓶山满山翠绿,到处都有一股股浓郁的花香以及新鲜的森林气味扑鼻而来,这是原始森林散发出来的特有气味,让你完全感觉不到在县城里的那种三伏天的灼热感,非常之凉快,非常之舒服,在峡谷底部往上抬头眺望,有一簇簇的映山红在山腰间竞相怒放,还有其他各种花儿点缀在群山翠绿之中。
弯弯曲曲的进山小道旁,有蓬蓬勃勃开满黄白相间的金银花,以及绽放的茶花。路边不远处,有一个胸前绣有两只蝴蝶穿着T恤的小女孩,发现了一群漫天飞舞的蝴蝶,高声叫喊着去追蝴蝶,她妈妈在后面也跟着追了过去,生怕她跌倒,那小女孩甜甜的笑靥却定格在了微微拂动的微风里,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有些后悔没有带相机过来,否则我一定要把这一刻定格下来,说不定会得什么摄像大奖呢。
沿山而上,不时的会看到有当地居民肩背或者手提着土产,在山道中或一人默然前行,或三两结伴,相互低语而行。山道转角处偶尔有当地居民利用狭小的空间,在出售土特产或者其他农作物之类的物品。
这里独特的地质结构造成了壶瓶山中众多溪流,于是水便成了继山之外的另外一道靓丽的风景。古语云“上善若水,无际惟山。”山无言而壁立千仞,是为无际自高,无欲则刚也,水无形,其至柔而克刚。大自然也就因为山与水之间这种亲密关系,便形成了许许多多的飞瀑奇观。
看到这里,我不由的想起了有着豪放飘逸风格的诗仙李白在游览壶瓶山时,采用了极度比拟的手法描写了壶瓶山的瀑布,就是那首“壶瓶飞瀑布,洞口落桃花”的经典诗句,虽然现在不是那个季节了,是夏天,也是雨水丰沛的季节啊,就算是没有桃花来应景,应该也称得上是山花烂漫盛开的季节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