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我在深圳的青葱岁月 > 第1118章 壶瓶风光 寻野味油炸蚂蚱

第1118章 壶瓶风光 寻野味油炸蚂蚱(2/2)

目录

我想很多来到这里的人们,第一想法自然就是想去观看一下壶瓶山的瀑布是如何落花的吧?在刻有“天神弹墨”四字的瀑布前,那一股银练自天际飞奔而下,气贯如虹般地砸向那一湖墨绿色的深潭时,溅起了朵朵水花。这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力量啊,站在这里,闭上眼睛,想着在你站的这个位置,在林中野花的映衬下,虽过了千年,却依然能领悟到李白当初写那首千古名句的某种意境,看来飞瀑落缤花,也并未言过其实啊。

下得山来,我们在清澈见底的溪流边站住,张开嘴巴,贪婪地呼吸着溪水边浓浓的负离子空气,小溪边的鹅卵石真的是多啊,它是五颜六色的,红得像玛瑙,却比玛瑙还鲜艳;绿得像翡翠,却比翡翠还晶莹;有的玲珑剔透;有的洁白无瑕;还有葡萄紫,梨子灰……

真是美不胜收!它也是千奇百怪的,有像桃心的呀,像脚丫的呀,像皮球的呀,像金元宝的呀……真的是有趣极了!你瞧,靠近那边有一块“擎天柱”,蓝蓝的有细有长,上细下粗。从下往上看,它仿佛真的在支撑着苍天,简直神气极了!

说出来你肯定不信,之前我一直以为鹅卵石都是小的啊,到了这里才发现,原来这鹅卵石的大小相差甚远着呢,大的有两三米多长,一两米那么高的,活似一只大海龟。而小的呢,却只有小指头指甲盖的四分之一那么小,毫无疑问的迷你啊,怎么样,是不是不信啊?那没有关系,你来看啊,呵呵呵!

靠近了细看,这鹅卵石的花纹则更为有趣,你看,这块鹅卵石金黄金黄的,那不是一片普通的金黄,而是一片丰收的季节,那一片片金黄的树叶铺满了大地。田野里,农民们收获着金黄的稻谷,脸上溢出了笑容,果园里更是大丰收,金黄的梨,红红的鲜果……

望着河滩上令人目不暇接的鹅卵石,我忍不住下水去捡拾了几块色彩斑斓,光滑无比的鹅卵石,手中拿着这鹅卵石,我的心不由得猛的一震,这无数的鹅卵石面对着汹涌水流的冲击,它们没有选择逃避,没有选择沉沦,而是选择了迎头而上,抗争。

经过了这潺潺水流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运送,鹅卵石慢慢变圆了,变润了,变滑了,最后,自己具有了很高的欣赏价值,为人们所称赞!我心里想,这应该就是古人口中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吧。

站在冰凉的溪水里,还能看到从我腿边游来游去的银色小鱼,看它们摇头摆脑的可爱样子,一定很快乐吧......

等我们再度回到街上的时候,天色已经微黑了,时间也来到了七点多钟,我们沿着街面的小路找了一家野味店,梓彤给我说过好多次要带我品尝一下野味呢,现在就是个机会啊。

说实话,在我的老家,还真没有什么野味可吃呢,你想想,我们那里是平原地区,人口密集,人的生存空间都不够了,何来动物的栖息之地啊?不对,也不能这么说,这大型一点的动物是没有,可是小的还是有的。我记得每年秋天收完玉米,去地里拉玉米秸秆的时候,我们是全家人一起上阵的,父亲,母亲和大哥负责干活,我们姐弟几个则是每人拿着一个大头针,上面穿上一条长长的线,这是要作什么用啊?

呵呵呵,逮蚂蚱啊,在遍地的玉米秸秆底下,藏着无数肥肥的蚂蚱,我们欢呼着,雀跃着,紧紧地跟在父亲,母亲和大哥的身后,在他们提起玉米秸秆的那一瞬间,早就摆好了架势的我们,睁大了眼睛,紧盯着那四下窜逃的蚂蚱,手忙脚乱的这里抓一个,那里抓一个,逮着之后,直接就往针头上那么一串,完后往下一撸到底,接着再去逮下一只。

一个下午下来,几乎每个人都收获满满,脖子上挂着一长串的蚂蚱和老绵丹(一种长长的青色的昆虫,几乎是蚂蚱的两倍大)兴高采烈的把家换,仿佛是打了胜仗的大将军似的,高昂着头,路上遇到了村里人,忍不住高高的挺起胸脯,向别人炫耀着自己的战果。

回到家里,母亲就会安排我们先去把蚂蚱的翅膀剪掉,然后把头扒掉,一下子就把肠子给带出来了,丢掉肠子,放到盆子用盐水冲洗两遍,捞出来放到筛子里晾干之后,往油锅里那么一放,几分钟后就变得金黄,鲜红的,再放上一点盐,或者用朝天椒那么一炒,哇,绝对是让人不可抵抗的美味啊。您可别小看了这个小小的蚂蚱,正是它在那个物质缺乏的年代为我们提供了必要的蛋白质的补充啊......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