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炼金术士的战争(1/2)
第400章炼金术士的战争
时间进入深秋,天气变得愈发寒冷,来自卡洛斯堡的大量煤炭一船接一船地运抵君士坦丁堡,圣约瑟工城的炼焦坊一炉接一炉地生产焦炭,君士坦丁堡的上空升起了一束接一束的煤烟。
近些年来,君士坦丁堡的“重污染转移计划”进行得十分顺利,为居民生活带来危害的污水产业,废气产业和噪声产业被转移到圣约瑟工城和阿德里安堡,狄奥多西城墙内的君士坦丁堡主城区则主要发展商业,金融业与服务业,如果把愈发浓郁的黑烟排除在外,君士坦丁堡便重新成为了美丽的园城市,成为了罗马人“黄金树下的故乡”。
圣约瑟工城是君士坦丁堡三大卫城中规模最大的一个,也是人口最多的一个,位于君士坦丁堡的西南近郊,与圣尼古拉商城距离很近,马拉轨道交通暂时没有完工,三大卫城之间有天然沥青铺成的帝国高速公路。
经历扩建之后,圣约瑟工城吞并了一座位于河流入海口的小海港,这座卫城的经济发展迅速飞升,君士坦丁堡的资本家们在河流附近修建各种工坊,利用风力和水力驱动转轮,把低级原材料生产为高级手工业品。
目前,圣约瑟工城拥有将近一万的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者都是工匠和劳工,与阿德里安堡相同,圣约瑟工城也出现了严重的城区分层现象,条件较为优越的上城区属于拥有公民权的高级工匠,环境极其恶劣的下城区则属于没有公民权的穆斯林奴隶劳工。
至于更高等级的资本家和贵族,他们可不会居住在圣约瑟工城里,这里距离君士坦丁堡并不远,坐上马车,向东北走上一段路,很快便能看到正在紧急建设中的武装力量大教堂。
圣约瑟工城的主体部分坐落于一条被取名为君士坦丁河的小河东北岸,河对岸便是小切克梅杰湖,更西方则是大切克梅杰湖,两座湖泊之间的丘陵水草丰美,拥有几座大型村镇,那里是下一座卫城的选址点之一,与圣约瑟一样,也是一座工城。
小切克梅杰湖的北部还没有经过系统性的开发,只是一片郁郁葱葱的丰茂树林,树林位于矮山之上,矮山的半山腰是一幢哥特式的奇怪建筑,建筑明显采用了混凝土结构,整体呈现出铁黑之色,显得阴森而古怪。
一条十分高级的沥青道路将这幢建筑与圣约瑟工城的主干道连接起来,愈发凸显出这里的非同寻常。
不知为何,通往哥特式建筑的道路两旁,草与灌木均显现出枯黄之色,像是强大的巫师施加的诅咒。
哥特式建筑的背后是一片住宅区,这些住宅同样古怪。
已是正午,日上三竿,一间住宅的木门突然打开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走了出来,他的着装十分正式,但衣服总是皱巴巴的,脸上挂着慈和而善意的笑容。
“伯纳德先生,您起来了”
一位打水的学徒平静地看了过来,似乎对这位老者的生活规律习以为常。
“需要用午饭么”
“不必了,谢谢你咯。”
伯纳德用带着浓郁德语腔调的拉丁语笑呵呵地说着。
“我等会儿去摘两个柑橘吃,再配上昨晚吃剩下的面包,这就够了。”
“先生,恐怕您难偿所愿了。”
学徒挠了挠头。
“瓦伦丁男爵在一个月前用那棵柑橘树做实验,都枯萎了……”
“什么!那可是我三年前刚来这里时种下的!”
伯纳德瞪了瞪眼。
“我仅仅在圣若望学城教了半年的课,他们就把这里弄得一团糟!”
“瓦伦丁呢”
“被皇帝征召了,目前也许在塞浦路斯,也许在奇里乞亚。”
学徒如实禀报。
“哼,等着瞧吧,这个混账东西,被撒旦迷了眼的蠢货……”
伯纳德骂骂咧咧地走向哥特式城堡,生气地穿过拱门。
“不就是得到了皇家工匠的头衔么,有什么了不起的……”
伯纳德环顾四周,他的同伴们显然早就起床了,城堡里充斥着噪声,火光和各种难闻的气息,有些来自于各个房间,有些则来自于地下室。
“伯纳德!”
一个房间中突然冒出一阵烟雾,烟雾里闪出一个人影,冲伯纳德挥着手。
“今天有大学生要来参观,要不你去接待他们”
“我知道了,英格兰佬,做你的实验去吧。”
伯纳德点点头。
“他们本来就是我邀请过来的,都是我的学生。”
英格兰佬冲伯纳德比了个粗俗的手势,随后又缩进了房间里,重重关上门。
伯纳德咕哝一声,走上点着油灯的阴暗长廊,来到哥特式城堡的大门,为自己点燃一支烟,等待着自己的学生。
卷烟很快燃尽,道路尽头传来了马车声,四辆高级马车出现在伯纳德的视线中,马车上分别绘制着君士坦丁堡大学和帝国理工大学的校徽。
二十余名学生走下马车,很快便泾渭分明地站成两队,左边是君士坦丁堡大学,右边则是帝国理工大学。
他们缩在一起,似乎对阴森的氛围有些畏惧。
“欢迎,亲爱的孩子们。”
伯纳德冲众人微微点头,学生们也毕恭毕敬地深深鞠躬。
圣若望学城的学生都必须选修除希腊语之外的另一门语言,选修语言数量不少,但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拉丁语,或许在他们心目中,这种语言承载着过去的荣光和祖先的记忆。
“我常说,光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所研究的学问需要大量的实践,圣若望学城的实验室太差了,实际上,他们不准我们在那里从事危险性太强的实验。”
伯纳德用拉丁语说着,刚才的怨念一扫而空,冲学生们和煦地微笑。
“你们所看到的这座城堡,便是全欧洲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藏书最丰富,学者最多的炼金术研究中心,我们将其称之为,炼金术圣堂。”
伯纳德让开身位,任学生们观赏着铁黑色的炼金术圣堂。
炼金术圣堂始建于三年前,猎巫运动的兴起让西欧社会开展了针对边缘人群的大迫害,一部分为主流社会所不容的奇技淫巧研究者遭到了众人针对,其中就包括了一些尚未取得伟大成就的炼金术士。
东罗马帝国在以撒的指导下开始执行“灯塔计划”,以丰厚的待遇,优良的研究条件和更高的社会地位拼命吸引这些失意者,无论你的研究有无价值,无论你的名声是显赫还是低微,只要来到君士坦丁堡,都能获取相应的尊重。
实在没办法,15世纪是西欧炼金术的第一个爆发期,各种大师层出不穷,但此时的东罗马帝国还在生死边缘上徘徊,没出过什么值得一提的人物,以撒虽然复兴了东罗马帝国,但人才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初期建设必须依靠西欧人才,尤其是德意志人。
三年来,从西欧而来的炼金术士越来越多,他们最初被安置在圣若望学城和皇家科学院中,但炼金术士们高度危险的实验和孤僻古怪的性格让他们与学生,老师和其他学者格格不入,大家都不是很喜欢这群神神叨叨,时不时弄出大爆炸和有毒气体的“疯子巫师”。
皇家科学院中,工程院,自然哲学院和天文院的学者们彼此之间交情不错,有时候还会相互合作完成研究,但化学院始终游离在外,其他人对炼金术师们敬而远之,尽管他们中的不少人已经开始称自己为“化学家”。
于是,炼金术圣堂便应运而生,这座由皇室出资建设的城堡参考了炼金术士们的所有意见,是专为满足他们的研究需要和生活需求所打造的,一部分比较孤僻的炼金术士搬到了这里,从事危险性极高的研究实验。
当然,炼金术圣堂的部分炼金术士依然保留着化学院院士的头衔,也得遵从学城的号召,去给化学系的学生们上课。
伯纳德特雷维萨努斯便是学院派的一员,这位来自于德意志的炼金术士很喜欢教育年轻人,在他看来,单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将这门学科发扬光大,才能群策群力,前赴后继地靠近真理。
“亲爱的孩子们,炼金术圣堂是每一位炼金术士的圣地,在这里,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研究自己想要研究的东西,不需要在乎世人的眼光,不需要担心邻居们的指责。”
伯纳德兴趣盎然地说着。
“我们的皇帝是一位真正的明君,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一位君主是像他那样热爱炼金术的,他给予我们的支持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他尊重我们,庇护我们,愿意和我们写信探讨实验中的问题,愿意给我们提供最宝贵的建议,请你们记住,请所有炼金术士或化学家都记住,没有最贤明的伊萨克皇帝,便不会有我们的今天!”
学生们频频点头,他们都是盛世下的年轻人,从小听着皇帝的故事长大,在他们心里,皇帝的地位无比崇高。
“好了,接下来,让我们进去吧。”
伯纳德走进门洞,学生们紧跟其后,圣堂的大厅十分宽阔,紫黑色的墙壁上是一面面画像。
“炼金术的第一个时代,属于古希腊,古埃及和古典罗马的时代。”
伯纳德向学生们介绍着最前方的几张画像,一路走,一路指点。
“这是传说之中的赫尔墨斯,《翠玉录》那本书相信你们都有所了解。”
“这位,恩培多勒克斯,出生于西西里的古代希腊人,他的学问很杂,不止包括炼金术,他说心脏是所有血管的中心,还在生物学上有些见解,认为凡是不适应生存的动物早在过去便灭亡了,现在还留下来的一定是适应了当前的环境。”
伯纳德指着一个大胡子。
“他在炼金术上的成就是“糅合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物质的不同组合和排列所构成的,比较抽象……”
“还有这位,德谟克利特,他认为万物是由原子与虚空构成的,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这个词汇便是由他提出……”
伯纳德继续走,学生们继续听,第一阶段的画像很快走完了,接下来的一些画像里,学者们戴着头巾。
“第二阶段,伊斯兰阶段,开始于七世纪,结束于13世纪,这是伊斯兰文明最为辉煌的一个时代,那时的他们无疑代表着先进与文明,智慧宫里有男人和女人,有基督徒,穆斯林,甚至是黑人和印度人,无比开放,无比包容,无比光辉……”
伯纳德来到一张镶着金边的画像之前,严肃站定,深深鞠躬。
“贾比尔伊本哈扬,化学之父,炼金术之父,最伟大的伊斯兰学者,最伟大的阿拉伯化学家,硝酸和硫酸的发明者,硫——汞学说的推动人,你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碱”,这个单词也是由他创造的。”
学生们也跟随伯纳德一起鞠躬,他们最重要的教科书《化学之书》便是贾比尔的著作,自然知道这位伟大的先驱。
鞠躬完毕,伯纳德继续前进,向学生们介绍着一名名阿拉伯炼金术士。
“拉齐,另一位著名伊斯兰学者……”
“阿维森纳,医学生肯定读过他的书……”
第二阶段也很快结束在学生们的脚步中,伯纳德叹了口气。
“13世纪之后,伊斯兰黄金时期宣告结束,他们的思想似乎被什么东西所禁锢住了,变得越来越保守,那些在黄金时期能够得到认可与尊重的思想备受打压,哪怕是同样有过辉煌的马穆鲁克和奥斯曼也没能改变这一切。”
“在过去的两百年里,再也没有任何一位足以挂上这面墙的伊斯兰大学者,或许未来也不会有了。”
伯纳德向第三阶段的画像望了望,兴致高了些。
“亲爱的同学们,接下来就是我们的时代了,第三个阶段,属于欧罗巴。”
“阿尔特非乌斯,致力于吸收伊斯兰黄金时期的炼金术知识,翻译了不少重要著作……”
“马格努斯,通过干馏胆矾制得硫酸,算是贾比尔法的一种补充……”
“尼可勒梅,据说他制造出了贤者之石。”
说到这里,伯纳德顿了顿,摇摇头。
“先生,您不认可尼可勒梅么”
一名学生大胆问道。
“据说不少西欧人都拼了命地寻找他的遗产呢。”
“不,他也是伟大先驱,我小时候也是听着他的故事才走上这条路的。”
伯纳德摊了摊手。
“但你们也知道,我是个学院派,和皇帝有过几次书信往来,现在的确不太相信点石成金的法术。”
“等价交换,这是炼金术的不变原则,但点石成金……”
伯纳德没有再说,带着学生们走向最前方的雕塑。
雕塑的正中央是炼金术的符号——衔尾蛇,衔尾蛇的下方则是四位天使。
“炼金术最初的四大元素,地水风火,可能是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我习惯于将其与《圣经》中四位天使对应。”
伯纳德说道。
“米迦勒的火,拉斐尔的风,加百列的水,乌列尔的地。”
“不过,发展到现在,我们又有了一些新的理论,地水风火的塑像只是为了纪念我们的先辈。”
“先生,您是说上课时讲到过的“新元素论”吗”
一位学生好奇地问道。
“对,这就是我在学术上的主攻方向,四元素太少了,而且太笼统了,不能很好地描述炼金过程。”
伯纳德欣赏地点点头。
“我们对一些常见物体进行了研究,归纳出了一些新元素,比如植物,毛发和煤炭燃烧后得到的灰烬,由于无法继续分解,这很可能是一种基本元素。”
“还有硫,硫磺可以点燃,可以生成一系列难闻的气体,但本身无法再分,这兴许也是一种元素。”
“再就是空气,这也是一种基本元素,可燃物必须在空气中才能燃烧。”
“先生,空气不可能是一种基本元素吧”
一个声音疑惑地问道。
“各种各样的东西燃烧之后,烟雾都散到空气中,空气不可能纯净才是。”
“很好,你说的很对,这也正是我们目前面临的疑点之一。”
伯纳德高兴地笑了。
“懂得提问是好事,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来,古希腊的师生最爱探讨问题。”
又有几个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伯纳德也是知无不言,并等待着更多的见解。
“伯纳德先生,难道我们今天就是来空谈的吗”
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了起来,伯纳德循声望去,几名学生聚在一起,有些不耐烦地看着他。
为首一人是个军功贵族之子,成绩也十分优异,伯纳德认识他,名叫奥利弗。
“先生,我尊重您和您的研究,也知道皇帝非常重视化学,甚至在不久前给了你们五万个索利都斯。”
奥利弗说着。
“但现在是战争时期,任何罗马人都得为战争贡献力量,炼金术圣堂在这个时候还占据如此庞大的资源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大学生们都在游行请愿,参与战争,我们化学系的学生也不能落后,如果您没有其他事情,请让我带着我的朋友们回去,开着自己家的小船去给贡萨洛将军运送补给。”
奥利弗看着伯纳德,眼神十分坚定。
伯纳德愣了愣,笑着摇摇头。
“孩子,你的消息很灵通,我承认,皇帝的确在前不久向化学院拨款五万索利都斯,但大部分金钱其实都只是挂在了化学院的名下,并不是我们的实验经费,而是用到了其他地方。”
伯纳德依旧慈和。
“我明白你的爱国之心,这很好,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皇帝要在战争时期向我们拨款呢”
没等奥利弗回答,伯纳德继续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