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是谁害死了高阳酒徒?(1/2)
韩信的大军开拔前往齐国的时候,汉王刘邦派出的使节说客已经到了田横的宫殿。
说客叫郦食其。
如果没有社会巨变,有些人一辈子如同草木一样生死,寂寂无闻,在社会巨变的时候,却总有一些人能抓住面前的机会,放射出光芒,在历史上留下痕迹和名字、郦食其就是这样一个人。
陈胜吴广举旗的时候,郦食其已经六十多岁,在陈留担任一个非常微末的官吏,已经走入了人生的尽头,但是在这样的乱世,郦食其还是不辞辛劳去向刘邦毛遂自荐,在刘邦非常无礼的接待之下,自号高阳酒徒的郦食其没有浪费这次难得的机会,以言语折服刘邦,让自己成为刘邦麾下的一位谋士。
和萧何这样有治理实务经验的人不同,郦食其没有什么治理地方的经验和能力,也没有带兵作战的经验,但是年纪大、有文化、脾气大、胆量大、嘴巴臭,根据自己的能力,给自己找到了说客这样的发展方向,能够孤身前往敌国游说敌国的君王,也就得到了汉军中难得的一席之地,成了一个无可替代之人。
在沛公刘季时代,郦食其最着名的功劳是孤身前往武关,说服秦将投降,让沛公军队轻取武关直入咸阳。
出陈仓后,郦食其最大胆的一次行动是在魏豹再次归顺项羽反抗汉军的时候,前往魏国去游说魏豹,虽然没有取得成果,却带回了魏国当前的军事部属情况和将领的安排,这些信息对韩信攻打魏国有所帮助,也算是一项功劳。
但是对于信仰纵横术的郦食其来说,这些许微末功劳,哪能满足一团火热的功利之心?苏秦能赚楚怀王入秦,郦食其就自告奋勇去齐地游说田广,说派我去说服田广,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得到齐国的疆土军队。
自称高阳酒徒的郦食其说这话的时候,自信满满。
“那么就派郦先生走一遭吧?”汉王的谋士张良在旁边说。刘邦点点头。
最近刘邦对郦食其心里有所不爽,这事儿张良清楚的很。
年初在楚汉僵持之中,郦食其自告奋勇找刘邦献计,说能解决当下的危机:“秦灭六国却不给六国王室立足之地,这是导致六国遗民反秦的原因,如果王上愿意分封六国后裔,使他们都接受陛下的印信,这样六国的君臣百姓一定都感戴陛下的恩德,无不归顺服从,仰慕陛下道义,甘愿做陛下的臣民。随着恩德道义的施行,陛下就可以面南称霸,楚王一定整好衣冠恭恭敬敬地前来朝拜了。”
不得不说,这个时候很多人对天下的理解都还停留在战国时代,不是每个人都能如始皇帝李斯那样高屋建瓴,有天下一统的观念。郦食其作为一个战国时代的人,能提出来的也就是这样的馊招儿。
郦食其的口才没问题,逻辑能自洽,忽悠的刘邦就相信了,就准备刻印信,派郦食其去寻找六国遗民,在各地发展伪势力。
这事儿被张良听说,把张良吓了一跳,连忙来找刘邦:“你怎么谁的烂主意都听?”
刘邦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张良就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给刘邦说:“项羽也分封了诸侯后裔为王,那么大王您攻打楚国的时候,这些诸侯是帮助项羽了吗?诸侯更在乎自己的富贵,还是在乎陛下您的安危?如果灭掉项羽,诸侯是就此永久臣服于您,还是找到时机就会反叛呢?”据说张良拉出来八条理由,逐条说明恢复六国诸侯的策略不可行,又拿项羽分封诸侯的结果和未来的安危来详细解释,刘邦大惊,这才知道老一套的战国体系和自己想要的天下完全不同,这才说“特么狂生害我,差点被这老小子忽悠了!”叫人连夜追回那些刻制的六国印章,拿回来当着自己的面销毁。
张良这才放下心来。
郦食其的周游天下分封列国的计划,也成为泡影。
但是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与事业追求,正如张诚在小山沟沟里专心撰写微积分初论、韩信厉兵秣马准备一路战胜天下名将一样,郦食其从没有放弃做一个说客,靠三寸之舌折服君王的追求。所以在楚汉僵持之中,郦食其再次请缨,说自己可以出使齐国,游说田广,让他归附汉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