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诸夏家底(2/2)
“禀国主,各地情况基本稳定,州郡秩序,一切照旧,世家攀附,官员谨慎,并未有太大变更...”
大夏开国,只是在最上层的统治架构,做出了些许变更,但对于中原地区底层的屎山代码,并未更改...
中原地区的,基本运行规则,也并未做出多大改变...
州官还是那个州官,郡县还是那个郡县,百姓还是那群百姓...
王充顿了顿,悄悄向上瞥了一眼道:“黄河以北,无论是夏州、并州、幽州、辽州、还是冀州,各地官吏豪酋皆表顺服...”
“只有一些底层百姓,和黄河以南的郡县,情绪稍有抵触,但问题不大...”
“问题不大!”李信眸光沉沉,对于底层百姓的愚昧,又有了新的认知。
如今天下大势,已然明了,大夏已然崛起,称霸特下,势不可挡...
一些有见识,有学识的世家坐地虎,和官府内的高官权贵,都开始有意识的收敛往日行径。
有的已经开始积极攀附大夏各派要员,从心里和身体上,接受了大夏统治的事实...
甚至就连那些隐藏在水面下,野心勃勃,心有异志的强人俊杰,都在不着痕迹的向李夏靠拢。
而那些大字不识几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底层愚民,还抱着所谓的天朝大义,顽固自守,真是不知所谓啊...
对于这些人,李信现在有懒得关注,顺服与否,无伤大雅...
诸夏目前的根基,是河套的夏州,是并州,以后或许会加上幽辽和冀州...
李信心中感叹,不在中原那些百姓身上纠结,转而问道:“河套七郡,情况如何?民众如何?”
“河套繁荣富足,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一日三餐温饱不愁...”
“丰衣足食,温饱不愁?”
李信眉头一拧,脸色瞬间阴沉:“吾怎么听说,河套万民,饥寒交迫,怨声载道...”
“西套平原上的骚羌匈奴,更是饿殍遍野,死者太半,汝谎报了多少...”
“主上...那些都是谣言...谣言呐...”
王充当即俯身拜倒,诚惶诚恐道:“主上,您要相信微臣呐,那些都是大汉奸细散播的谣言...”
“他们自知在战场上,不是我大夏的对手,便散播谣言中伤主臣之关系...”
“臣句句属实,不敢有丝毫虚言,还望主上明鉴...”
王充泪如雨下,声音诚诚无比,让在坐的臧霸韩忠等武将无不动容。
这剥皮虽然行事酷烈,但主政河套以来,可谓是殚精竭力,拼死拼活的为夏军的后勤操碎了心。
其中手段残忍了一些,却不能否认其中功绩,夏军能打赢这场战争,他王充功不可没。
没有河套这个大后方,在后面持续给前线将士输血,南北战争恐怕打得会更惨烈...
正是因为有着充足的后勤做保,夏军才能从容的,坚持防守反击的策略不动摇,转而撑到北方决战到到来,撑到河套决胜的时刻...
不要小看后勤的作用,一支军队,若是能保证后勤充足,那基本上就已经赢了一半...
想想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白起的秦军,有着秦国在后方稳固输血,能够攻守自如,从容应对战场变化...
而赵军却因为顶不住后勤消耗的压力,不得不临阵换帅,改变防守反击策略,最后惨淡收场...
在比如秦末的楚汉相争,汉王有着汉中和关中做保,在后面源源不断的给前线输血...
哪怕刘邦被项羽打得丢盔弃甲,抛弃妻女,连连吃败仗,但依然能够顽强的,组织起一定的防守力量...
这里面除了个人能力之外,就是刘邦有着关中境内,充足的后勤保障,有着充足的民力可用...
夏军此为何前够抗住南北两线压力,这里面除了将士作战意志坚强外,最重要的就是后勤补给足够充足...
与夏军相反的汉军,则是粮草匮乏,补给短缺,甚至就连王芬的中央精锐,都凑不齐足够的过冬物资...
可以说,真正支撑起夏军称霸天下的,不止是军中将士,更是河套并州这两个持续为前线输血的大后方...
而总览河套政务,和后勤运输保障的王充,相当于楚汉时期萧何的作用,自然当居首功,而他也是这么认为的...
毕竟大夏开国,他从河套代理总管,一跃为充国公,尚书台尚书令。
文官二号人物,行政一把手,左右丞相级别,难道还彰显不出其中的功绩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