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调苏定方回长安,要开战了(今日一(1/2)
第704章调苏定方回长安,要开战了(今日一更)
两仪殿中,看着皇后的身影消失在偏殿门口,群臣这才转身对着丹陛之上拱手道:“陛下!”
李承乾平静地点点头,目光看向殿外。
群臣一时间安静了下来。
片刻之后,李承乾才缓缓的开口道:“十年了,吐蕃在经过了松赞之死后的乱局,已经逐渐的恢复了过来。”
长孙无忌和李勣等人面色郑重的躬身。
“贞观十二年,松赞亲率十万大军攻松州,最后被琅琊郡公所破。”李承乾抬头,说道:“到了贞观十四年底,往南击败的泥波罗,并强娶的泥波罗尺尊公主的松赞,派人来长安求娶大唐公主,皇妹文成嫁吐蕃。”
李承乾一番话娓娓道来,仿佛当年的事情,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群臣面色再度凝重起来。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没有子嗣,这让大唐的整个策略出现了极大的问题。
这一点,皇帝做太子的时候,就已经明确的提过了。
事实也验证了皇帝的正确。
“后来,松赞身体不好,预感寿命将终,所以派禄东赞和噶尔钦陵来长安窥伺虚实,最后被朕和父皇抓住机会,一举击溃其杀入吐谷浑的十万大军,击杀松赞的替身一人。”
李承乾摇摇头,说道:“当然,那十万大军里面,有素和贵的吐蕃人,还有苏毗和羊同的骑兵,真正归属松赞的吐蕃本部骑兵,不过三万……但这也足够动摇吐蕃的根基了。”
群臣躬身。
“吐蕃内部原本的势力平衡被打破,吐蕃以五万两黄金求得大唐停兵,之后又以松赞病逝,请皇妹回到吐蕃,两国贸易重启,这才换来了十年和平。”李承乾抬头,目光冷峻的说道:“十年时间,那三万吐蕃精锐骑兵的损失已经弥补了过来,所以,他们野心动了,但是,他们唯一的问题,是不知道大唐有多强。”
“他们知道大唐很强,但是不知道大唐强到了哪一步。”长孙无忌站出拱手。
李承乾微微点头,说道:“的确如此,按照一般道理而讲,大唐东灭东岛三国,西灭西突厥汗国,多年战事,应该国困民疲才对,但是大唐,这些年,却是越打越强。”
“嘿嘿!”群臣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大唐对外开战,从来都是绝对大胜。
朝中的确消耗不轻,但大战的损失却不大,而且每一次都能够有大量的收获归入朝中。
最关键的是,朝中有一班贤臣能臣能够稳定的治理大唐。
他们不仅能够提供足够的粮草,还能够迅速的将战争的收获,全部消化。
所以,便是一场场战事,便是有安东将近三百万百姓,西突厥将近百万族人,还有西昌州的数十万人口,全部融入大唐,也从来没有拖垮过大唐,甚至大唐每一天都在更加强大。
不知道为什么,笑着笑着,很多朝臣都忍不住的轻轻低头。
因为他们的眼底都闪过了泪光。
这一切从来没有谁是容易的。
他们不是,李承乾也不是。
“所以,大唐比十年前要更加强大。”李承乾轻轻笑笑,然后收敛神色,眼神冰冷的说道:“但吐蕃,虽然十年恢复,但也不过是一个很表层的恢复罢了,松赞死了,芒松芒赞还未成年,他们恢复个屁!”
李承乾最后一句话直接骂了出口,群臣再度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松赞比不上父皇,朕也比不上父皇,但朕比他松赞要强吧,芒松芒赞如何能与朕相比。”李承乾轻轻冷笑,身体前倾,看向群臣道:“所以,这一次,我们一样要赢,而且我们要彻底灭了吐蕃。”
“喏!”群臣大声应诺。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说道:“还是之前的行事之法,一切不要乱,一切要稳,稳定的将东岛所得的一切全部消化,同时趁着这两年难得的又风调雨顺,加深粮食储备,军械生产,为将来灭吐蕃,开始做全面准备。”
“喏!”殿中群臣,全部郑重拱手。
……
夜空之上,三五残星点缀。
平康坊中,一派喧闹沸腾。
吐蕃使馆在平康坊西北,距离最热闹的东南教坊区最远。
丹增扎西站在使馆二楼的窗口,远远的眺望远处教坊司的灯红酒绿。
许久之后,丹增扎西才不由得轻叹一声:“你知道吗,平康坊的一掷千金,不知道为大唐招敛了多少财富,而这些钱,在关键时刻,都会转化成为射向每一名吐蕃战士的弩箭。”
黑暗中,一条人影走了出来,对着丹增扎西拱手,说道:“国使,人性是难以控制的,想要阻止这些东西,只有将那里彻底毁了才有可能,唐人有句话,眼不见以为静,看不见,自然就不会有欲望。”
“但这里是大唐啊!”丹增扎西转身看向来人,问道:“你为什么对那里不感兴趣”
“因为属下心中全部都是恨。”来人用力的拱手,道:“刻骨铭心的仇恨!”
“抱歉,你阿耶,阿弟,还有家人的消息的,这些日子以来,一点也没有找到。”丹增扎西有些抱歉的低头,道:“悉若,你放心,一定会有消息的。”
“不用找了,不会有任何消息的。”悉若平静摇头,说道:“他们都被清洗掉了。”
悉若,噶尔赞悉布,也就是赞悉若,禄东赞的长子。
当初吐蕃在东吐谷浑大败,禄东赞和论钦陵在长安被抓,李承乾要求吐蕃将禄东赞一家人全部都送到长安来,可是最后,禄东赞家中的所有人都被送来了。
唯独缺了赞悉若。
吐蕃说他是在来长安的路上因为反抗被杀了,但是李承乾却一点也不信,因为这个所以要诛杀禄东赞全家。
但是在最后关头,是先帝的一旨诏书赦免了禄东赞一家。
可后来,整个长安便再没有禄东赞一家的一点消息了。
“当初,最后的消息,是国相被送进了北苑,其他人被没入掖廷,他们的确有可能死了,但国中却分析,他们有很大的可能是被唐皇藏在了某个地方。”稍微停顿,丹增扎西轻轻摇头道:“以他们的才能,不会有人舍得杀他们的。”
赞悉若轻轻低头,他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如果真的是这样,反而不是好事。
因为禄东赞和噶尔钦陵如果还活着,那么他们所掌握的关于吐蕃的机密,将会成为吐蕃最大的威胁。
这也是为什么赞悉若这些年在吐蕃提出的建议,虽然几乎每一条都被采纳,但他从来没有被允许走到前台。
如果不是这些年,在他的控制下,吐蕃国力逐渐的恢复,这一次丹增扎西来长安,也不会让他跟着一起来。
“算了,不说这些事情了,大唐这么大,若是皇帝真的想要藏人,我们轻易之间是找不到的。”丹增扎西摆摆手,说道:“今日的一番刺探,足够说明大唐皇帝对吐蕃的确有着心思。”
“右卫大将军梁建方如今就镇守在东吐谷浑,虽然不比李靖时期,但足见皇帝的心思。”赞悉若神色平静下来,然后说道:“眼下的关键,还是要弄清楚大唐皇帝真正的布局是什么,他要杀入吐蕃,什么时候准备妥当,什么时候调集大军,什么时候对苏毗和羊同下手,这些才是关键。”
丹增扎西微微抬头,认真的问道:“你觉得呢,他会用几年时间,来完成他的布局”
赞悉若深吸一口气,抬头道:“如今的大唐,刚刚吞并了高句丽,百济和新罗,年底就会有一批百战悍卒从东岛抽回来,而开始准备征逻些需要的兵员和粮草,实际上只要明年风调雨顺,国使,其实明年秋后最足够了。”
丹增扎西瞳孔瞬间放大,忍不住的问道:“一年就足够了吗”
“足够了。”赞悉若点点头,看着丹增扎西说道:“大唐真正的精力,其实更多的是分散在对东岛的消化上,而以皇帝一贯的作风,恐怕现在这个时候,东岛明年一年需要的东西,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只要明年秋后东岛丰收,人心安定……”
“他就可以全力的对向吐蕃。”丹增扎西深吸一口气,说道:“也就是说,到了明年秋后,大唐就会大规模的朝西昌州调兵。”
“是!”赞悉若点点头,说道:“只要到了明年秋后,那么不管我们在东吐谷浑有多少的布置,就都难以起到作用了,所以最好的办法,便是在明年秋收时,西突厥暴动,东西吐谷浑暴动,若能再联系东岛遗族搅乱东岛,大军再从高原杀出,让大唐彻底的赶出东西吐谷浑,那么战争的主动权便掌握在我们手里了。”
“明年。”丹增扎西面色凝重起来。
这些年,吐蕃虽然在进行内部的治理和整合,但实际上,他们的目光一刻都没有从大唐的身上移开过。
大唐灭西突厥,他们也不是没有和阿史那贺鲁联系过,但可惜,手上有二十多万控弦之士的贺鲁,根本就没有将吐蕃放在眼里。
然后,贺鲁败了。
二十多万大军,败在了大唐十五万人的手里。
整个战事持续甚至刚刚超过半年。
一个涉及近五十万人的大战,竟然没有对大唐造成多大的负担,甚至在之后,他们被大唐迅速地吞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