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落幕余晖-选拔贤能(2/2)
高宗李治看到这些奏章后,心中十分纠结。一方面,他对武则天多年来的协助和支持心怀感激,且深知武则天有着卓越的政治才能;另一方面,朝中保守势力的压力也让他不得不有所顾虑。在经过一番痛苦的思索后,高宗秘密召见了一位亲近的老臣,商议废后之事。
这位老臣本就深受传统观念影响,对武则天干政多有不满,见高宗有此想法,便趁机进言:“陛下,皇后长久干政,朝堂内外异议渐起,长此以往,恐对江山不利。陛下应早做决断,以保大唐基业稳固。”高宗听后,长叹一声,点头默许。
然而,消息不知为何泄露了出去。武则天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她深知这是保守势力的阴谋,若不及时阻止,自己多年的努力将毁于一旦。于是,她立刻赶往高宗寝宫,当面质问高宗。
武则天声泪俱下地对高宗说道:“陛下,臣妾自入宫以来,一心辅佐陛下,为大唐江山社稷殚精竭虑。如今陛下听信谗言,竟要废臣妾,不知臣妾所犯何罪?”高宗见武则天如此,心中顿时愧疚不已。再加上多年夫妻情分,以及武则天在处理朝政上的能力让他实在难以割舍,高宗犹豫片刻后,只得将责任推到那老臣身上,说道:“朕本无此意,皆因他教唆。”
武则天不动声色,心中却已暗暗记下这笔账。待她离开后,高宗虽打消了废后的念头,但经此一事,也让武则天意识到局势的凶险,她与保守势力之间已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不久后,武则天便授意亲信罗织罪名,指控那老臣意图勾结外敌,危害大唐。高宗在武则天的施压下,不得不下令将那老臣下狱。老臣入狱后,不堪折磨,最终含冤而死。经此一役,保守势力人心惶惶,朝中支持武则天的声音愈发高涨。
然而,武则天并未满足于此,她深知斩草须除根,否则后患无穷。此后,她开始大规模地清查朝中与保守势力有关联之人,许多与之来往密切的官员纷纷落马,或被贬谪,或被处死。一时间,朝堂风云变幻,人人自危。
在这场权力的大清洗中,武则天展现出了她果断狠辣的一面。但与此同时,她也深知一味的杀伐并不能真正稳固统治,还需安抚人心,展现自己的治国之才。
于是,在清洗完保守势力后,武则天又迅速颁布了一系列利民政策。她大力推行农田水利建设,鼓励百姓垦荒种地,提高粮食产量;减轻刑罚,整顿司法,让百姓感受到朝廷的公正与仁慈。这些举措赢得了民心,使得民间对她的支持率大幅提升。
在稳定国内局势后,武则天又将目光投向了边境。当时,唐朝边境时常受到吐蕃、突厥等外族的侵扰,百姓苦不堪言。武则天深知,若想真正树立自己的威望,稳固统治,必须在军事上有所建树。
她精心挑选将领,充实边防兵力。任命程务挺为行军大总管,率军出击突厥。程务挺治军有方,作战勇猛。在他的带领下,唐军与突厥军在边境展开激战,最终大败突厥,解除了突厥对唐朝边境的威胁。此役大获全胜,极大地提升了唐朝的国威,也让武则天在朝廷和民间的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随着权力的巩固和威望的提升,武则天距离那至高无上的皇位似乎仅有一步之遥。然而,李唐宗室犹如横亘在她面前的一座大山,成为她称帝路上最大的阻碍。
李唐宗室中的诸多亲王,眼见武则天权势日盛,大有篡夺李唐江山之势,心中忧愤难平。他们暗中联络,密谋起兵,企图以武力推翻武则天的统治,恢复李唐正统。其中,越王李贞与琅琊王李冲父子二人最为积极。
李冲在博州率先起兵,他广发檄文,痛斥武则天“牝鸡司晨,扰乱朝纲”,号召天下李唐宗室及忠义之士响应。然而,李冲仓促起兵,准备并不充分,手下兵力有限。武则天得知消息后,迅速调集大军前往镇压。
面对朝廷大军,李冲的军队很快便陷入困境。在一场激战中,李冲军队伤亡惨重,他本人也在逃亡途中被当地百姓所杀。李贞听闻儿子兵败被杀,虽心中悲痛万分,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仍硬着头皮在豫州起兵。
但李贞的起兵同样孤立无援,很快便被朝廷大军重重围困。豫州城被围得水泄不通,李贞深知大势已去,为免受辱,最终饮毒自尽。至此,这场由李唐宗室发起的叛乱,在武则天的强力镇压下,迅速土崩瓦解。
经此一事,武则天意识到李唐宗室对她的威胁始终存在,必须采取更为强硬的手段。她开始对李唐宗室展开大规模的清洗,诸多宗室成员被冠以谋反罪名,或被诛杀,或被流放。整个李唐宗室在这场风暴中元气大伤,再也难以组织起有效的反抗。
在扫除了李唐宗室这一重大障碍后,朝中已鲜有人敢公然反对武则天。满朝文武眼见武则天手段强硬,且治国理政确有成效,不少人逐渐转变态度,开始迎合武则天。一些阿谀奉承之徒更是纷纷上表,劝进武则天称帝,以顺应天命。
武则天表面不动声色,心中却早有打算。她一边假意推辞,一边暗中筹备称帝事宜。她命人修建明堂,作为举行大典和朝会的场所,以彰显自己的权威。明堂建成后,宏伟壮丽,天下震惊。
与此同时,武则天还对朝廷的礼仪、官制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治秩序。她更改官名,增设官职,将朝廷上下重新洗牌,安插上自己的心腹之人。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公元690年,武则天终于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一年,她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建立了武周政权。她身着龙袍,头戴皇冠,登上则天门楼,接受百官朝拜,万民欢呼。那一刻,武则天站在了权力的巅峰,成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
然而,武则天心里明白,称帝只是开始,如何治理好这个庞大的国家,如何让天下人心悦诚服地接受她的统治,将是她接下来面临的更为艰巨的挑战。她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深知自己的帝王之路,依然充满了未知与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