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千门36天局 > 第4章 假痴皇帝2

第4章 假痴皇帝2(1/2)

目录

6

仁宗赵祯终于弄清楚了,杨氏阿母说的那段话典出何处。

原来,那正是《三十六计》之《假痴不癫》一计的解语。原文是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电屯也。

此计运用《易经》的《屯卦》之象理,是说在军事上,有时为了以退求进,只得假痴不癫,老成持重,以达”后发制人“。如同云势压住雷动一样,最后一旦爆发攻击,便出其不意而获胜。一句话,这个计,是教人学会韬晦之术,学会装痴作聋。

近两年来,赵祯一直潜心此计,觉得很管用。比如,关于自己身世一事,他索性装作无知,有意给人造成错觉,好像在他身上,根本不存在什么身世秘密。正是从那时候起,他隐去思母之情,尽讨刘后欢心,果然相安无事,而且顺利地接替了皇位。

当然,这不等于说,他将抛弃李氏阿母,那绝对不容,在赵祯看来,既成皇帝,岂能不认生母,只不过迟早之分。他暗中盘算,待父皇居丧满百日,下葬山陵以后,再同太后商议此事。自然,必须反复言明,生母是生母,太后还是太后,绝不能有半点含糊。只要骨肉相认,给李氏一席之地就行了,如此措置,相信大家都可以接受。

眼下,他正摆驾宝慈官,将与皇太后商谈要事,但与认母无关。

刘太后让赵祯进殿,赐座。她留意到座位上的皇帝,显得那么矮小,不禁暗道:他太嫩了,毕竟是个小皇帝。

她心中这么想,口里仍不改尊称,说道:

“官家,你有要事相议吧。”

“明日正是父皇大祥之日,诸事特与母后商议。”小皇帝说。

“大祥自有故事可依,官家大胆作主就是。”母后道。

“儿尚年少,还得请示太后决断。”小皇帝说。“不妨说说你的打算。”母后道。

“山陵按行使言道、据司天监勘定,永安县东北六里名卧龙岗,堪充山陵。”小皇帝说。

“那就令山陵都监复按以闻吧。”

“只是这山陵都监一职。.....\"

”吾已令雷允恭充任。官家若以为不妥,改任也来得及。“

”不,朝令夕改,反教臣下笑话。“小皇帝说。母后看到的是温顺的小皇帝,心里很觉欣慰。但她转念一想,忽然对小皇帝说:

”官家哪,大行皇帝居丧期间,朝政有些纷乱,其中得失如何,官家必有所闻。“

小皇帝想在母后面前露一手,但他不愿涉及人和事,而是泛泛地说:

”朝政得失倒无所闻,但孩儿想起《左传》。昭公二十年有一段话。“

”《左传》上怎么说?\"

“其文引用仲尼的话说: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唔,官家的意思,治政之道,当以宽猛相济。”“如诸葛亮治蜀,恩威并举。”

“效唐太宗吏治,仁法相兼。”

小皇帝同母后引经据典,谈得顾为投合。然而,送走了小皇帝,刘太后心中不是滋味:这孩子长进得太快了,要是亲儿子该多好呀!

刘太后此时又不自觉地恼恨李氏阿母的存在。她常常思量:我辛辛苦苦塑造出了个皇子,雕琢出了个皇帝,怎能白白送还给人家,世间那有如此便宜的

为此,她要更加牢牢地控住李氏,在李氏的四周围安上耳目。当她获悉李氏有些欲动时,当机立断把李用和贬出京都,目的就是给李氏一个警告,等于明白告诉她:要么保全胞弟,否则不仅什么都保不住,还要叫李家断绝香火!据杨太妃说,李氏其实很安分,也许这是事实,又也许杨太妃心太软了。不管如何,刘太后是不会疏于防范的。因此,她又想出下一步棋,寻个借口,把李氏遣出宫城,将她们母子永远隔开,进一步看看小皇帝作何反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